关灯
开启左侧

[干货分享] 郑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复制链接]
考研经验 发表于 2023-11-3 18: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4~5章

01.

第四章 心理学基础、文化学基础










记忆的分类


名称

标准

分类

内容

记忆

内容

形象记忆

对已感知过的事物表象的记忆,如对第二语言的字母、音素等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记忆;

逻辑记忆

对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的记忆,如对第二语言语音规律、词汇规律、语法规律的记忆;

情绪记忆

对已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如对第二语言学习中对某些对话、朗读或表演等活动中体验过愉快情绪的记忆

运动记忆

对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运动形象的记忆,常常是一种对技能的记忆,如对发音和书写动作的记忆

保持状态和时间

感觉记忆

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

短时记忆

又称操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操作的系统,是动态系统。感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一分钟左右。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信息一次呈现后能在短时记忆中正确回忆起7+2个信息单位。信息在短时记忆操作后就会遗忘,有保存价值的信息需要进行编码处理或通过语言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加以保持。

长时记忆

是在头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它的容量是没有限制的。它的信息来自于短时记忆。



心理学发展关系


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构造主义

奠基人式冯特,而典型代表人物是其学生,英国心理学家铁欣纳(E.B.Titchener)

主张通过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并主张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这种本能和冲动以无意识支配着人的思想。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源于精神疾病治疗的临床实验。缺点:这一学说过分夸大了无意识因素在人的整个活动中的作用,认为基本上是由盲目的本能和冲动所组成的无意识,决定着人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认知心理学不是把人看做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创始人为马斯洛,影响最大的为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有自由的意志,有发展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内在价值是对满足的需要。人有获得生理上满足的需要、有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爱的需要、自尊和尊重别人的需要、更有认知的、审美的需要,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19.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1)文化差异和交际障碍。同文化交流,因为双方享有同一文化,不会因文化问题而产生交际障碍,然而,不同文化之间,可能由于差异的存在而造成的语言理解和运用偏误,形成障碍。

(2)交际原则和价值观念。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鸿沟,对于交际原则的理解会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制约。

(3)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式和对文化的成见。一般说来,人们自出生始就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并可能持续一生。特别是在单一文化的环境中,往往容易形成母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并不自觉地把母语文化模式当做衡量别的文化的标准。凡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就难于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在没有获得异文化社会环境的实际体验情况下,只受到间接经验的影响,人们也往往容易对异文化产生成见、偏见。

(4)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求同趋向。

(5)交际的结果呈现为文化的相互影响。

20.跨文化交际的阶段过程。

(1)蜜月阶段。刚刚接触,感到十分兴奋。

(2)挫折阶段。新鲜感过去,开始觉得迷惑沮丧和焦虑,这一时期容易产生“文化休克”。

(3)调整阶段。开始调整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4)适应阶段。对于他文化,能基本上采取客观的态度。

2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从初级阶段的语言文化因素教学开始,中级阶段结合课文逐步增加国情文化知识的内容,高级阶段则开设一定的专门性文化知识课程。

(2)要有针对性--针对外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

(3)要有代表性--主流文化、国家文化或者说是中国人共通的文化,有一定教养人身上反映的文化。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在年轻人身上反映的习俗文化已经有很大变化。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2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

(1)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开始甚至可以用学习者的母语注释,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可逐渐用目的语注释。学习者自己阅读,省去课堂上讲解的时间。

(2)文化内容融汇到课文中去。课文本身就可以介绍某一文化习俗,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就学到了文化,这是比较理想、效果较好的文化揭示方法。初级阶段可以紧密结合口语会话材料,揭示语用规则(如何打招呼,如何问年龄等)及词语的文化内涵(如“叔叔”、“同志”的用法等)中级阶段增加国情知识的介绍,高级阶段可结合较深层次的文化内容。

(3)通过语言实培养交际能力。

02.

第五章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25.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流派

来源

观点

代表人物优缺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验主义哲学

学习是人和动物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的行为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排斥人的主观思想或思维活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只研究有机体外部行为的变化过程,而对有机体的内部思维活动则从不研究。这是行为主义学派共同的特点。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用动物实验进行学习的研究,通过他的饿猫的“迷箱实验”,提出了联结试误说。认为人和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都是试误学习,也都是在几乎没有思维和意识参与下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只是复杂的程度有所不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认为不同于桑代克的观点,倾向地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们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所谓操作是指主动作用于环境,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的有机体的自发反应。他认为如果一个操作行为完成后伴随着有强化的刺激,那么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就增多,从而能形成习惯。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哲学上的理性主义

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动的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在外界环境支配下被动地进行刺激--反应的联结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强调学习中认知机制所起的作用,着重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变。

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型说和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型说认为,有机体获得的每种经验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也就是完形一不是孤立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由于新经验的发生,对问题的情境以及情境各部分的关系需要进行知觉的重组,即由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从而实现顿悟。涉及的实验研究是柯勒的猩猩获得香蕉的实验。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主动探索知识结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调动起学生好奇心的内部动机。



27.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习得是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学习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广义的学习包括习得和上述狭义的学习,也有的学者认为,狭义的学习称为习得。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学习时集中在语言形式上。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大量练习和模仿: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也比较好,学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较少,但效果不确定。

28.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名称

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及观点



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这种行为跟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刺激一反应一强化的模式养成习惯学会的。

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先天论

先天论又称为“内在论”,把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看做是主动、积极、创造性的过程、这是一种与刺激——反应论针锋相对的理论。

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乔氏认为人们习得语言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要把这些复杂的规则内化,达到自动运用的程度,成为理解和产生言语的基础。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有限的语言规则系统,来理解和生成无限的句子。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表现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这一特殊机制脱离人类的其他功能而独立存在,甚至和智力没有直接关系,在12岁之前发挥作用。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的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法规则,又称为“普遍语法”。普谝语法反映了人类语言的天性,它不是指那些具体的语法规则或者某种语言的语法,而是存在于人类所有语言的深层结构中的语言的最本质的东西。第二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定值。

认知论

认知论和刺激--反应论也是针锋相对的一种理论,认知论认为语言是规则系统,语言学习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受规则支配的内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

认知论的理论基础是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他指出人有遗传的心理功能,它决定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称为图式,图式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而变化,体现了认知的发展;而认知的发展受同化、顺应、平衡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

语言功能论

功能论把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看做是语义体系掌握的过程。不同于上面三派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探讨第一语言的习得,语言功能论别开生面地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他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是为了学会如何表达意思,如何用语言做事、进行交际、因此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语言的语义体系和语用体系。



心理学基础简答题总结

1.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和语言“关键期”假说

2.记忆的类型

3.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

4.遗忘的规律与加强记忆

5.心理学的发展与二语教学

文化学基础简答题总结

1.文化的特征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3.跨文化交际:特点、阶段

4.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5.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

6.文化教学的原则

7.文化教学的方法

一语习得简答题总结

1.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2.学习的分类

3.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4.儿童一语习得的过程

儿童一语习得的主要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852056949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1242041897@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