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考试合格被录取称为“及第、擢第、登第、登科”,考不上称为“落第”。进士及第就叫“进士第”,第一名叫“状元”或“状头”。新科进士互称“同年”,他们都是主考官的“门生”。及第以前,他们的身份都是平民,称为“白衣”或“布衣”;及第以后,就算有了出身,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② 及第后还要经过吏部的选试,才能授予官职。选试包括身、言、书、判四个方面,即相貌、言谈、书写、表达四方面是否合格。选试的科目也分“博学宏词”和“拔萃”等。前者主要测试文章论述,后者主要测试司法判词。其时,考中进士以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首先,新进士都要到杏园去举行宴会,派遣两名年少英俊的进士作为“探花使”,去采集名花点缀盛宴,宴会则称为“探花宴”。而后还要到长安城南的曲江亭聚会庆贺,称为“曲江会”。随后到慈恩寺塔(即今大雁塔)下题名,称为“题名会”或“雁塔题名”,以求流芳百世。
① 由于它打破了门阀制度的限制,给更多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参与治国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国家和民族在缓慢的历史进程中使用了较为广泛的人才;
② 通过科举考试走上国家管理高层的正直有才之士,也确实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唐代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的历史名人,多为进士出身,有的还是头名状元。而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佞之徒,多数不是通过科举考试上台的,如唐代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杨国忠,北宋的高俅,南宋的贾似道,明代的魏忠贤,清代的和珅等。奸臣之中,只有蔡京、秦桧、严嵩等少数人是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