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干货分享] 南京大学汉硕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

[复制链接]
考研经验 发表于 2023-7-11 15: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扫码进群领取真题

南京大学

1141360335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01.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一、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

1、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P102)

2、言语活动在大脑皮层上的机能定位(P103)

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空间等跟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

左半球则主管抽象思维,主要是言语、概念和计算能力。

3、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

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学习的潜在能力。从2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之前,是大脑语言能力向左侧化时期。青春期开始,侧化完成,右半球就失去了发展语言的能力。

据此,伦尼伯格(E.Lenneberg)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或称临界期)。所谓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

02.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1、记忆的类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

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在受到特别注意或经过模式的识别后,才能进入短时记忆系统,而其他的则很快消退。如,电影片段;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如,人在拨电话时,打完电话号码就忘记了。

长时记忆是在头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

2、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

①识记:第二语言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识记并记住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过程,是建立暂时神经联系或者叫记忆痕迹的过程。

识记按照目的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无意记忆,是指能使他们产生兴趣和激发起情感的,符合他们需要的对象引起的,有很大的选择性和偶然性,需要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松弛、无压力的精神状态。由于缺乏目的性,在语言获得方面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系统性。

有意识记,指具有明确的预定目的、合理的策略方法和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进行的识记,是一种自觉、主动进行的识记活动。

识记依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机械记忆,是对没有意义或学习者尚未理解其意义的材料,依靠机械重复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则是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并纳入已建立的知识结构之中的识记。

②保持:第二语言的保持是对已识记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也是对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加以巩固,使其长期存留在脑中以备应用。

③再认和重现:这是记忆的第三阶段,即恢复记忆的两种形式。

第二语言的再认是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再度呈现时能识别并确认的心理过程。第二语言的重现也成为回忆,是指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虽然并未呈现,但在脑中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

重现按照有无目的分为有意重现和无意重现。回忆以联想为基础。

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想到具有某种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心里活动,分为: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3、遗忘的规律与加强记忆

遗忘,即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地再认或重现,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不能巩固,也即存储的信息不能正确地提取出来。遗忘可分为:部分遗忘、完全遗忘、暂时遗忘、永久遗忘。

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

一种认为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甚至消失,因而产生遗忘,这是衰退说;

另一种是说由于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二产生抑制,产生遗忘,这是干扰说。干扰信息保持的因素有两种:一是前摄抑制(前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的保持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倒摄抑制(后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保持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后边的新的记忆干扰旧的记忆。)

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从识记的时间来看,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112)

从识记的内容来看,有意义内容的识记比无意义内容的识记遗忘得慢;熟悉的材料、难易度适当的材料比生疏的材料遗忘得慢;学习者感兴趣比不感兴趣的遗忘慢。

从识记的数量来看,数量大遗忘也越多。

从识记的程度来看,一定范围内识记的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追求“过度学习”(P113)

从识记的方式来看,信息如果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渠道输入,比孤立地呈现单渠道输入遗忘得慢。

03.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为标志。

1、构造主义(P113)

构造主义学派奠基人是冯特,而典型代表人物是其学生,英国心理学家铁欣纳(E.B.Titchener)。

该学派主张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并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内省与实践相结sa合,在试验者对自己的直接经验做精确的观察与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2、机能主义(P113)

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杜威等。

机能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的学派,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主张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为各个元素;着重研究的不是意识的构成成分,而是意识的作用与功能,即人的心理机能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因而强调研究与人的适应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强调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内省法,但更重视客观的实验和测量。

3、格式塔心理学(P113)

20世纪初德国出现了反对构造主义的学派,即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学派”。

创始人为维特海默(M.Wertheinmer),考夫卡(K.Kolfka)和柯勒(W.Kohler)。

该派反对把意识化解成元素,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学派强调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在方法上主要采用演示和主观报告的方法,并在知觉、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展开大量研究。

4、行为主义(P113)

这是强调学习过程和测量外显行为的心理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stson),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B.F.Skinner)。

行为主义主要有两个特点: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华生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影响,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早期行为主义者的“刺激——反应”模式强调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系,否认人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30年代出现新行为主义,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个体认知的中介过程,即“中介变量”,代表人物是斯金纳,受到操作主义哲学的影响,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和“刺激——反应——强化”模式。

行为主义缺点是忽视人的思维活动。

5、精神分析学派(P115)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Freud),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这种本能和冲动以无意识支配着人的思想。

6、认知心理学(P116)

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U.Neosser)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人的认识活动,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并把认知作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过程;不把人看做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有机体。

研究方法接受了行为主义的客观方法,强调研究人的意识,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思维和问题解决的领域的研究成果。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现了当代心理学互相融合的新趋势。

7、人本主义心理学(P116)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创始人为马斯洛,影响最大的为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了解人,揭示人的本质,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人有自由意志,有发展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内在价值是对满足的需要。人有获得生理上满足的需要,有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爱的需要、自尊和尊重别人的需要,更有认知的、审美的需要,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在争得需要的满足的过程中能产生人性内在的幸福感和丰富感。人本主义心理学还认为人有自我指导能力,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情感因素起决定作用,反对强制压迫,而是要启示人的自我实现意识,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用抽象思辨与元素分析相对立的整体分析法,对人做出全面描述,把人当做一个理智与情感的整体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852056949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1242041897@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