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汉硕知识] 人物志:六祖惠能

[复制链接]
子曰汉硕刘老师 发表于 2021-4-14 17: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俗姓卢,唐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中国禅宗杰出大师。24岁闻《金刚经》开悟而辞母北上湖北黄梅谒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法偈得五祖认可,夜授《金刚经》,密传禅宗衣钵信物,为第六代祖。惠能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六祖法宝坛经》。
人物履历
俗家姓卢,其父早亡,家境贫困,惠能以卖柴奉养母亲。在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而产生学习佛法之心。670年离家学法,672年惠能到黄梅东山寺,后到南海(今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不久,惠能就在法性寺菩提树下开演东山法门。其后不久,即移居曹溪宝林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使韦璩久仰慕惠能的道风,请他讲法,听众超过千人。所说法语,由弟子法海记录,整理为《坛经》传于后世。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惠能圆寂,终年七十六岁。
禅学思想
惠能禅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识心见性”和“顿悟成佛”。前者是他的心性本体论,说明“心”、“性”是众生成佛的依据:后者是他的宗教修行方法论,提出宗教修行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惠能认为,人的“心”,“性”即为佛性,因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他说,人的本性是清净无染的,“人性本净”;“但能离相,性体清净”;“自性常清净”。他所谓的清净,是指那种除去了烦恼,痴迷染污而达至的纯真、清洁、寂静的状态。既然惠能在心性论上提自性本自具足,那么,在修行方法论上必然是“自悟自修”、“不假外求”。他说:“善知识,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救世度人须自修”。要觉悟解脱,应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主体自身用功夫,而不能遗其内而执其外。“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明澈,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闻其顿教,不假外修,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同时,在提倡“自悟自修”的大前提下,惠能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行方法。
无念为宗。他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无念者,见一切法,不着一切法;遍一切处,不着一切处。”
定慧等学。惠能反对以前禅法中割裂定、慧的做法,主张定慧一致,他说:“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第一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体一不二,即定是慧体,即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这种“定慧等”的主张,实际上是抬高慧而贬低旧有意义上的禅定,提倡一种活泼的、不拘形式的、自由自在的新禅法。
顿悟成佛。惠能的新禅法就是─顿悟成佛,就是“明心见性”。“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故知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强调只要一念觉悟,即可顿入佛地。
总之,惠能南宗禅的显着特点就是禅与般若的一体不二,“识心见性”就是体认人和事物本来面目,而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实相般若;“顿悟成佛”也还是顿现菩提般若之智,在这里,参禅就是求证般若实相,实相般若就是禅悟,般若就是禅的精髓所在。
主要成就
毛泽东还谈到过惠能的思想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他说,惠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人物评价
1958年8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上讲话时对与会者介绍说:唐朝佛教《六祖坛经》记载,惠能和尚,河北人,不识字,很有学问,在广东传经,主张一切皆空。这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
见性成佛
惠能,是唐朝贞观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子时诞生,他降生的时刻,有一道亮光腾空而起,同时更有奇异香气,遍满房室。到了天亮的时候,突然有二个和尚来对他的父亲说:‘你们家里昨天晚上有没有生一个小孩?我们今天特地来为他取一个名字,叫做惠能。’卢父听了感到奇怪,我家昨晚是生了一个儿子,这二个和尚怎么会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给他取惠能这个名字,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就问道:和尚,你给我儿取名叫惠能,这是什么意思。答曰:‘惠者以法惠施与一切众生,能者将来长大能作佛事’。这二个和尚讲完后走了,无影无踪,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惠能生来就不吃母奶,大家都很著急,到了晚上居然有一个人来,为他灌了甘露,使惠能身体非常健康,精神饱满、旺盛。到了二十四岁的时候,不幸父亲逝世,家境贫寒,惠能就以砍柴谋生,奉养老母。
24岁那年有一天,在广东南海路过一间旅店,忽然听到有人在店里诵念《金刚经》,惠能善根成熟,智慧焕发,就把肩上所挑之柴,放了下来,静心息虑至诚恳切的听《金刚经》,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豁然大悟说:‘真想不到自性是本来清净无染,真想不到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真想不到真如自性是人人本具的,真想不到自性本来不动不摇,真想不到自性能够生出一切万法。’他深明我佛心宗,顿时感到身心安乐,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就对这位念经客人说:‘刚才你所念的经是什么经?是从那里来的?’客人说:‘这部《金刚经》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五祖弘忍大师那里得来的’。惠能听了非常高兴,就把柴卖了,准备了安家养母的粮食,匆匆忙忙来到黄梅弘忍大师的东禅寺。很巧五祖正在法堂里升座说法,惠能上前参礼。五祖看到这个樵夫来得奇怪,就问道:‘那里来?’答曰:‘岭南来。’五祖更厉声的说:‘南蛮獦獠也来闻佛法。’惠能说:‘和尚,人有南北,难道佛性还有南北么?’五祖吃了一惊,知道这个佛门法器,乘愿再来,就不与多讲,以免被别人妒忌,反而不妙。当时就叫他去米房里做舂米工作,惠能在米房舂米,因他身材生得瘦小,当他舂米踏石时候,重量不够,所以腰间挂了一块石头,大家都叫他为卢行者。他虽天天舂米,可是时时刻刻在回光返照,静虑修禅,内绝妄念,外息诸缘,用功修行。
卢行者经过一段很长时间,功夫就一天天的深造进步。有一天,突然有一个小沙弥走到了米房来,口里念著一首偈子:‘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棵菩提道树一样,可以作为修行的基础。我们这一念心,就像光明灿烂的明镜台一样,圆光普照一切万法。我们要想复本心源,得到究竟的清净,使这个菩提道树,日趋庄严高大,那就要勤勤恳恳,时时刻刻的修行用功,把这个明镜台拂拭得干干净净,清清楚楚,不要使许多无明烦恼的粗尘细垢把菩提树和明镜台染得污浊。卢行者一听,知道这是佛法的道理,他认为这四句话,道理虽然说得很好,只是渐次法门,还是著于有修有证的执相染修,不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清净妙修,修即无修的道理;而神秀首座是根据达摩的《楞伽》心要,所谓自性本净和渐悟渐修的原则。惠能当时就问小沙弥说:‘刚才你所念的四句偈子是什么人作的?’小沙弥说:‘哈哈:卢行者,你一天到晚在舂米,外面的大事情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的弘忍和尚要传付法印,退居让位,要全寺大众每人都做一首偈子,谁作得好、作得对,这个正法眼藏和衣钵就付给谁。我们寺里有一个学问渊博,佛法精通的神秀首座和尚,他一定作得好,所以我们大家都不敢作,就是作也比不上神秀首座,我刚念的这四句偈,就是他所作的。全寺大众异口同声,都说这四句作得实在太好了,大家都把它背熟,记在心中,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导思想。’惠能听了以后,就叹了一声气说:‘小师傅我也有四句话,就是我不识字,不会写,怎么办呢?’小沙弥说:‘哈哈!你在米房舂米,也想作一首偈子么?好么!你如果真的会做,我可以代笔书写。’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意是佛果菩提无形无相,本来没有一法可得,那有什么菩提树。智光明彻,空无所有,本来就是非色非声,那有什么明镜台。法身清净,犹若虚空,本来无有一物。既是不生不灭,无修无证,那里还有什么烦恼可断,尘埃可惹!这真是‘踏破虚空无一事,涅盘生死绝安排。’圆桃桃,赤洒洒,寸丝不挂,一尘不染。到这里翻过身来,真所谓三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十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卢行者,深明般若真空,悟彻一心本源,所以写出这样一首远尘离垢,绝相超宗的偈子。与神秀首座那首偈子来一对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神秀大师的偈子,是有修有证,依次深入,而惠能大师的偈子,是无修无证,各有不同的侧重,都是对机施教,应病开方。古人说: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千万不可偏执一边,或泥于事相,或落于虚无。神秀的见解,就像古人说的‘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法未为真’。而惠能大师的观点,也正是‘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刹土现全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要谨记莲池大师所开示的:执事而迷理,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废事,反受落空之祸。当然像六祖大师是一个顿悟顿证之人,才可行过量之事。像我们凡夫初发心的人,一定要事理双融,解行并进,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老老实实参修,自然会有寒灰爆豆时,正如圆瑛大师说的那样‘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小沙弥把惠能大师这四句偈子与神秀大师的四句倡子,统统都写在墙壁之上。这个消息传遍全寺,引起震动,传到五祖那里,弘忍大师听了以后,对于惠能所做的偈子非常赞赏,他就亲身拿一根手杖,跑到米房去看。惠能此时正在米房舂米,五祖就借事显理,暗通消息,问曰:‘米熟否?’惠能说:‘米熟久矣,欠筛在’。大意是说我禅定功夫早已成熟,透彻玄关,只是没有得到你五祖老人的证明。五祖听了以后,就将手杖向米袋上敲了三记。转过身来又把墙上惠能写的四句偈子,用鞋底把它擦去,以免发生对惠能不利的事。惠能机缘成熟,特别对五祖三敲米袋用意所在,心领神会,就是要他今夜三更前来相见。惠能得到弘忍大师的暗示,心里非常欢喜。到了半夜三更,惠能就恭敬虔诚地走到五祖的卧室来,只见房门半掩,就推门进去,一见五祖就跪了下来,弘忍大师就为惠能开示说法,机教相当,心心相印,又将正法眼藏和祖传的衣钵传给惠能,称为东土第六代祖师;并指示惠能立即离寺,以免发生不测。五祖就连夜亲送六祖到九江,在六祖和五祖告别时说‘迷时靠师度,悟时要自度’。二句话说得多么正确呀!我们应该要铭刻在心,大有受用。
五祖回寺后,过了三日,才普告全寺大众说,我的正法已经南传了。在座大众都莫名其妙,可是寺内有位上座和尚名叫慧明,对五祖的正法眼藏,特别是佛的衣钵,非常宝贵,被卢行者得去,心里感到恼怒,马上飞奔追赶。六祖惠能大师在路上回头一看后面有人追赶,就将衣钵放在路旁草堆里面,坐在路口不走。慧明首座来到六祖面前,眼睛看到草中衣钵,就用全身之力双手去拿衣钵,可是衣钵动也不动。慧明心里就害怕起来,大声疾叫,卢行者,卢行者,六祖就问:‘慧明首座,你是为衣钵来?还是为法来?’慧明想了一想不好意思只好说:‘我是为法来。’六祖说:‘你既是为法而来,坐下,坐下。’六祖就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这时,如何是你慧上座的本来面目?快说,快说’。正在这个时候,慧明上座回光返照,忽然省悟过来,体会到自己一念未动以前的本来面目,就回答说:‘大师,除此密言密意之外,还有密否?’六祖说:‘与你说者就不是密,密就在你边。’慧明言下大悟,当下礼拜惠能为师。六祖说:‘我与你二人,同拜黄梅五祖弘忍大师为师吧!后来惠能大师与慧明上座,大家各自教化一方,接引后学。从此以后禅宗大振。
唐仪凤元年惠能大师就到了南海法性寺去参拜印宗法师。当天夜里在大殿里听到二个和尚因为看到佛前所挂的长幡,被风吹动了,就争论起来,一个和尚说是风动,一个和尚说不是风动是幡动,彼此争吵不休。惠能大师就说,你们不要争吵,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二人的心在那里动。我们大家回光返照看,到底是什么在那里动。当时印宗法师在旁边听到六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一定是位大德高贤,就请惠能大师为大家开示佛法要义。六祖就把五祖传给他的衣钵拿出来,给大家看看礼拜,令众生广种福田。不久印宗法师又为惠能大师正式举行剃度仪式。又请智光律师,在法性寺临坛传授比丘满分戒法,授以具足大戒。这个戒坛本来是刘宋时一位拔摩尊者所造的。在戒台那里写有一篇记文说:‘后来当有肉身菩萨来此受戒。’另外,又有梁朝时代的真谛法师曾在这个戒坛旁边,亲手种植了一棵菩提树。在树旁立了一个碑记说:‘一百二十年以后,有一位大士菩萨,坐在此树之下,说无上道法。’惠能大师来到这里,就是验证其事。第二年,六祖又到曹溪宝林寺,弘扬圣教,大阐宗风,并宣布从此以后传法,只传法印,不传衣钵,以免为了争夺佛的衣钵,发生不必要的纠葛。在惠能门下的得法弟子有四十三人,其中最出名的有南岳怀让禅师与青原行思禅师两位大德高贤。
六祖真身像
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就是被僧人称作镇山之宝的六祖真身像。六祖真身像供奉在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六祖结跏趺坐,腿足盘结在袈裟内,双手叠置腹前作入定状。头部端正,面向前方,双目闭合,面形清瘦,嘴唇稍厚,颧骨较高。从塑像中可以看出这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多思善辨的才智和自悟得道的超然气质。据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韶关市博物馆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这座六祖造像的确是以六祖惠能的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苎法塑造的。其法是:惠能圆寂前,身披袈裟,双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盖密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经过相当时间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分被吸干,变成坐式肉身干体。然后进行塑造。先上香泥,其次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颈。由于方辨是惠能弟子,不止一次为惠能塑过像,对他的音容相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因此这尊塑像很成功的反映出惠能超脱的气质和高僧的形象,成为流传万古的真身像。
六祖惠能大师回赠武则天柑树竟有如此深意!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颇具佛缘,她作了著名的四句偈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成为佛教信众诵经的开经偈,一直流传了千百年。洛阳的龙门石窟,就是她当政的时候扩大开凿的。
不过呢,虽然武则天曾江山稳坐,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其所景仰的六祖惠能大师(638-713年),曾连下诏书三请惠能大师入朝,例如武则天曾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御赐惠能大师圣旨一道,原文如下: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赐赍
六祖大师宣诏:
师以通契无为,德光先圣。入大乘之顿教,表无相之真宗。既而名振十方,声誉四海。万机无恼,八识俱安。功超解脱之门,心证菩提之序。
朕以身居极位,事继繁煎。空披顶戴之诚,伫想醍醐之味。恨不超倍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
师以宏扬之内,大济群生。横舟揖于苦海之中,究沉溺于爱河之岸。今遣中书舍人吴存颖专持水晶钵盂一副、磨衲一条、白毡两端、香茶五角、钱三百贯,前件物微,少伸供养,以表朕之精诚。仍委韶州节加宣慰安恤僧徒,勿使喧繁寺宇。
万岁通天元年敕
后来在神龙元年(705年)的正月十五,武则天与唐中宗李显(656-710年)再亲下诏书,欲迎请六祖惠能入京(现在的洛阳),并派内侍薛简率十数人飞骑南下。
惠能大师当时正在曹溪宝林寺(现韶关南华寺)担任主持,当薛简宣读完诏书后惠能大师却以年事已高为由婉拒进京,薛简大吃一惊:“你不进京,回去皇上必问我在大师处学到什么佛法妙理,我如何作答?”惠能大师于是口述“大乘不二之性”的道理,让薛简带回洛阳复命,同时差人从新州(现新兴)取来的新州柑和柑树一同送给薛简带回赠与武则天,以谢皇上赏识之恩。
武则天食了薛简带回的新州柑后拍案叫绝,大称人间绝品,吩咐园丁悉心种植惠能大师送来的新州柑树,并于同年9月3日为惠能大师送来千佛袈裟一领,水晶钵一个,锦缎500匹。千佛袈裟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唐代刺绣精品,绣工极其精巧传神,也是南华寺的镇寺珍宝之一。袈裟为杏黄色,长2.86米,还用金线绣出12条金龙,张牙舞爪,形象生动。
两年后,惠能大师赠与武则天的新州柑树开花结果,武则天摘来一尝,顿觉苦涩难咽,与两年前食到的新州柑天壤之别。此时的武则天似乎顿悟出惠能惠能大师赠新州柑树的用意,即于11月18日(公元707年)拨下国资,扩建惠能大师在新州龙山为自己退休而建的报恩寺,并亲笔题写寺名“敕赐国恩寺”,令送匾差使回京时一定要带回新州柑。
此事之后,惠能大师每年11月18日都差人送柑上京,以谢皇恩,久而久之,武则天对新州柑情有独钟的消息传遍新州,新州人干脆将新州柑改称为皇帝柑。
当时,武则天尝到又苦又涩的新州柑即明白惠能婉拒上京的用意:新州柑树离开了新州就长不出又甜又爽的味道;寓意惠能大师若离开南方也会不能适应北方的环境,终不能服务于皇上的意思。后来文人墨客概述这一典故时一语概之:“橘生于南为橘,橘生于北为枳”,用以表达人才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空间,否则爱才也成害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852056949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1242041897@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