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干货分享]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复制链接]
考研经验 发表于 2023-11-20 15: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引论》第三章+第四章

01.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1.语言的基本特征

①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

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a.任意的b.“约定俗成”的 c.强制性

启示

a.社会规则

b.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四个要素及其相关系统 c.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②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a.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b.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③语言有生成性   

启示

a.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

b.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作为人的交际工具是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启示

a.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b.工具课技能课

⑤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技术思维、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主要).

启示

a.了解目的语思维方式

b.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⑥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⑦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启示

a.可以学会的

b.考虑生理和心理因素

c.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

2.语言的发展

历史

①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希腊很早就成为语言研究的三大中心。

②《尔雅》是最早的辞书

③西汉扬雄的《方言》是中国第一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

④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按形义关系编排的字书

语言学发展的四大主要思潮:

历史比较语言学

①主张:历史比较的方法,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

②代表人物:英国琼斯(揭开序幕)、施莱赫尔“谱系树”理论、语言学家洪堡特(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③中心地:德国

④作用:独立的学科,同源关系,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

⑤局限: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⑥产生的第二语言教学法:语法翻译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

①主张: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

符号由“能指”(形式)和“所指”(概念)两部分组成

符号系统内部语言单位间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②代表人物: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

30年代有三个学派:

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

哥本哈根语符学派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影响最大;创 始 人:鲍阿斯和萨丕尔;代表: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③中心地:美国

④作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描写的方法

⑤局限:集中于语言形式、结构的分析,忽视语言意义的研究

⑥产生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听说法、视听法

转换生成语法

①主张:乔姆斯基提出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提出“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假说

②标志:标志是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

③中心地:美国

④作用:从人类认知领域探讨语言的心理过程。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出现,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⑤产生的第二语言教学法:认知法

功能主义语言学

①主张:

语言的本质是意义,语言的本质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

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②代表人物:英韩礼德、法马丁内

③中心地:欧洲

④作用: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

⑤产生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交际法

3.功能主义语言学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①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②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③卡纳尔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

语言形式和语法功能

①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②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韩礼德(儿童七种功能): 工具、控制、交往、表达个体、启发、想像、信息

**三种功能:观念、交际、话语

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

①“话语分析”(“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②会话的特点是“话轮替换”,发话人从头至尾连续的一段话称为一个“话轮”

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

①奥斯汀提 出“言语行为”理论:指出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

话语能同时进行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②格莱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提出“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准则: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会话含义是指会话中说话者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

③英国学者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布朗和莱文森提出了“面子保全理论”: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

4.汉语的特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语法

汉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1. 汉语语法重义不重形,体现了意合为主、隐形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等特点;2. 汉语的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多功能性;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

语音

汉语只有400多个基本音节。汉语声、韵、调的音节组 成,汉语声调的变化都有较严格的规律

最大的难点在于声调,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词汇

汉语的词音节少便于记忆,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汉语的构词法非常灵活,与由词结合为词组的造句法基本一致。

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 固定的四字成语,还有不少古汉语的词语

汉字



汉字是学习汉语的最大困难所在,这种每个方块字基本上记录一个单音节语素的意音文字,难认、难记、难写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语法

汉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1. 汉语语法重义不重形,体现了意合为主、隐形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等特点;2. 汉语的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多功能性;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

语音

汉语只有400多个基本音节。汉语声、韵、调的音节组 成,汉语声调的变化都有较严格的规律

最大的难点在于声调,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词汇

汉语的词音节少便于记忆,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汉语的构词法非常灵活,与由词结合为词组的造句法基本一致。

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 固定的四字成语,还有不少古汉语的词语

汉字



汉字是学习汉语的最大困难所在,这种每个方块字基本上记录一个单音节语素的意音文字,难认、难记、难写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语法

汉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1. 汉语语法重义不重形,体现了意合为主、隐形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等特点;2. 汉语的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多功能性;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

语音

汉语只有400多个基本音节。汉语声、韵、调的音节组 成,汉语声调的变化都有较严格的规律

最大的难点在于声调,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词汇

汉语的词音节少便于记忆,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汉语的构词法非常灵活,与由词结合为词组的造句法基本一致。

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 固定的四字成语,还有不少古汉语的词语

汉字



汉字是学习汉语的最大困难所在,这种每个方块字基本上记录一个单音节语素的意音文字,难认、难记、难写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1.教育作用和目的

教育

①定义: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②教育的作用:对社会、对人。在人的发展中,遗传、环境、教育三者缺一不可,教育又起着主导作用。

③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德智体美统一协调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最高目的

2.教学过程与原则

教学

①定义: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②地位: 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是中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核心部分。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①定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叫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②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

l有限的时间里迅速获得大量知识

l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辩证统一。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

l教学与教育的辩证关系。教育目的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

l在教师和课本影响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分析研究学生个体因素的作用是保证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学过程的模式(4个)

传授式

①定义: 在教师主导下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模式。

②代表: 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过程

③意义: 传统、影响最大的一种模式,体现了教学过程从教师和书本获得间接经验的根本特点

④缺点: 忽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动式

①定义: 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②代表: 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设计教学法”(5步)为代表。

③意义: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④缺点: 混淆了学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区别

发现式

①定义: 既主张学生学习最新的、系统的、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知识,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知识。

②代表: 以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和“发现学习论”为代表,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结构, 同时又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意义: 既吸取了传统派,又吸取了活动式

发展式

①定义: 认为教学模式不只是智育的过程,而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②代表: 以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一般发展”的教学论为代表

③意义: 突破了传统教育思想,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和培养。

教学原则

普遍教学原则包括:(9个)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②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③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

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

⑤统一的培养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

⑥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⑦直观性原则

③巩固性原则

⑨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3.教学内容和课程论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

课程:

①定义: 广义的“课程”指学校为学习者提供的一切教育内容及其进度安排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则指某一门教学的科目。

②地位: 课程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的评估。课程问题在教学体系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 课程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和突破口。

③课程论: 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称为课程论。

教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课程论




代表人物

内容

评价

学科课程论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的 课程理论,强调以各门学科 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 课程

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 趣、需要及接受能力考虑不 多 。









活动课程论

杜威

a.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 论,强调课程的编排应与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b.强调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实 际问题的知识,即“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适应以 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

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对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  系和逻辑顺序注意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代表人物

内容

评价

学科课程论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的 课程理论,强调以各门学科 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 课程

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 趣、需要及接受能力考虑不 多 。









活动课程论

杜威

a.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 论,强调课程的编排应与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b.强调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实 际问题的知识,即“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适应以 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

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对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  系和逻辑顺序注意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代表人物

内容

评价

学科课程论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的 课程理论,强调以各门学科 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 课程

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 趣、需要及接受能力考虑不 多 。









活动课程论

杜威

a.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 论,强调课程的编排应与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b.强调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实 际问题的知识,即“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适应以 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

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对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  系和逻辑顺序注意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1.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两种指导思想

①根本指导思想是“启发式”,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与之相反的指导思想是“注入式”,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主要教学方法

①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依靠语言而不借助于其他手段,是使用得最普遍的方法。

②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

③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第二语言教学最主要的是以训练为主的方法。

④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02.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

①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三类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

②大脑皮层分区(三个)

大脑左半球存在三个语言功能区:

布罗卡区的前语言区: 与语言表达功能有关

韦尼克区的后语言区: 与语言理解的功能有关

位于顶叶、枕叶、颞叶联合区的上言语区: 与咽、喉、腭和舌的活动有关

③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

从两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之前,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的时期。伦尼伯格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临界期”假说。

2.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记忆的类型

定义:

①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②第二语言记忆是指第二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保持和再现。

按内容分:

①形象记忆: 是对已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的记忆

②逻辑记忆: 对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的记忆

③情绪记忆: 是对已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④运动记忆: 对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的记忆,常常是对一种技能的记忆

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

①感觉记忆: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的只有一秒左右

②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操作的系统。感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一分钟左右。信息一次呈现后 能在短时记忆中正确回忆起7士2个信息单位

③长时记忆: 是在头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从保持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容量没有限度。信息主要以意义的形式保 持,所储存的信息分为两类:

a.按时间先后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信息”

b.生活经历中获得的有关世界的知识“普通常识”

记忆的过程(四个)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① 识记。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识别并记住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过程。

识记按其目的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

识记按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②保持。是对已识记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

③再认和重现。恢复记忆的形式,是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者记忆痕迹恢复的过程。都需要一定的线索进行联想,以恢复已经建立的联系。

回忆是以联想为基础,并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想到具有某种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联想分为: 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关系联想

遗忘的规律

①遗忘的定义: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地再认或重现,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不能巩固。

遗忘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②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

衰退说: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甚至消失。

干扰说: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抑制。

Ø干扰信息保持的因素有两类:

a.一类是前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的保持所产生的影响,称为前摄抑制;

b.另一类是后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保持产生的影响,称为倒摄抑制。

【简答】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识记时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识记内容: 整体一部分综合记忆的方法

识记数量: 采用分散识记的原则

识记程度: 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的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达150%时遗忘最少

识记方式: 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多通道输入

3.心理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学派

代表人物

主 张

研究方法/评价

1构造主义

冯特(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铁欣纳

主张通过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并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三种元素

内省法。内省与实验相结合,运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2机能主义

詹姆士、杜威

a.主张研究意识b.主张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c.着重研究意识的作用与功能;d.强调研究与人的适应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

内省法、但更重视客观的实验和测量。

3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学派)

韦特海默、考夫卡、 柯勒

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强调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心理现象。主要采用演示和主观报告的方法。

4行为主义

华生、斯金纳

强调学习过程和测量外显行为的心理学派主要有两个特点:①否认意识,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②反对内省,用客观的实验的方法。a.华生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早期强调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系,否定人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b.托尔曼在刺激与反应中间增加了代表反应的内部心理过程的“中介变量”;c.斯金纳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和“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

缺点:片面强调人与动物共有的外显行为,把人等同干动物而忽视人的思维活动。









5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一部分是无意识。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干心灵深处的本能和原始冲动

缺点:过分夸大了无意识因素在人的整个活动中的作用。

6认知心理学

奈塞尔《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心理的正式诞生

a.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并把认知作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过程b.把人看做是信息加工者c.强调对人的内部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

发展了自己特有的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等出现代表了当代心理学互相融合的新趋势

7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影响最大)

a.强调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认为既不要把人神化,也不要把人兽化 。b.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有自由的意志,有发展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还认为人有自我指导能力,能认识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正确方向。d.反对强迫、压制的方法,启示人的自我意识,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研究方法上,强调用与抽象思辨和元素分析相对立的整体分析法,对人做出全面的描述,把人当做一个理智与情感的整体来研究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

1.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定义

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特征是如何发现、认识和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①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②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

③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式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④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⑤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

跨文化交际的四个阶段

①蜜月阶段

②挫折阶段

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

③调整阶段

④适应阶段

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①尊重不同的文化

②理解和适应目的语文化

③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④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立足于母语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   

⑤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文化依附是指人们言行所代表和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化

交际文化

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观点。      

①知识文化是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常以“知识”或“内容”形式参与交际。               

②交际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是以制约信息模式的形式来参与交际的。

2.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

三个层次:

①语言的文化因素

是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首先接触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主要指语言系统各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 社会规约。

②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指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国情文化知识可以看做是从文化本位出发提炼出的最基本的“知识文化”。

③专门性文化知识

3.对外汉语词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3个)

①语构文化

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汉语结构最大的特点是重意合而不重形式。汉语句式结构还体现叙事一般按时间或事理顺序排列。

②语义文化

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中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是语言中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现形式。

③语用文化

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主要包括: (7个)

①称呼②问候和道别③道谢和道歉④敬语与谦辞⑤褒奖与辞让⑥宴请与送礼⑦隐私与禁忌

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5个)

①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要体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繁到简、循序渐进的原则

②要有针对性。形成分国别专用教材。

③要有代表性。文化教学中介绍的中国文化,应该是主流文化。

④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⑤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3个)

①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②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③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852056949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1242041897@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