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干货分享]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复制链接]
考研经验 发表于 2023-10-12 15: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典籍藏书

01.经书

1.四书五经

(1)“五经”,始于汉代。汉武帝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始有五经之说。汉代的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后来用《礼记》代替《仪礼》,把《左传》并入《春秋》,仍为五经。

(2)“四书”的说法比较晚。南宋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再加上《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初习儒学的入门读物,这才有“四书”之称。五经四书合在一起,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读教材和安身立命的根基。

2.十三经

“十三经”是五经的扩展,为历代学者所重。

(1)汉代以《周易》、《诗经》、《尚书》、《仪礼》、《春秋》为五经,刻石立于太学,以昭示在校学习的学生,由此开创了我国石刻经书的传统。

(2)唐代以科举取士,在“明经”科中规定“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再加上《诗经》、《尚书》、《周易》,合称为“九经”,后来又加上《孝经》、《论语》、《尔雅》,合为“十二经”。

(3)由于宋代把《孟子》列入经书,因此到明代出现了“十三经”的名称,即唐代所列的十二经再加上《孟子》。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文人蒋蘅刻石190块,名日“乾隆石经”,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经书。

02.史书及其类别

1.史籍类别的两种分法

(1)以其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

(2)以其记述的内容来看,又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和“传记”等类。

2.编年体

以《春秋》(鲁国史)为起始,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是按历史编年分述历史事件,并杂以评论,借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春秋》一书开创了我国编年史的先例。

3.纪传体

(1)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开端,此后历代相沿,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

(2)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史记》首创“本纪”(记述帝王事迹)、“年表”(按年月简列历史大事和人物)、“世家”(记述诸侯、圣哲名人事迹)、“书”(记述典章制度,《汉书》以后改称“志”)、“列传”(记述其他历史人物)。

(3)“二十五史”

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哗的《后汉书》,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唐代房玄龄等人的《晋书》,南朝沈约的《宋书》,南朝萧子显的《南齐书》,唐代姚思廉的《梁书》、《陈书》,北朝魏收的《魏书》,唐代李百药的《北齐书》,唐代令狐德橥的《周书》,唐代李延寿的《南史》、《北史》,唐代魏征的《隋书》,五代刘啕等人的《旧唐书》,宋代欧阳修等人的《新唐书》,宋代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等人的《新五代史》,元代脱脱等人的《宋史》、《辽史》、《金史》,明代宋濂等人的《元史》,清代张廷玉等人的《明史》,合称为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加上1920年成书的《新元史》,就是“二十五史”。

3.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按类组织史料,每一类记述一个大的历史事件,可以单独成篇。它的创始者是南宋史学家袁枢。

4.其他类型的史书

(1)“实录”。它是忠实记录帝王言行的史书,故称“实录”。它由汉代“起居注”和“日录”发展而来。

我国最早的实录是南北朝时出现的两本《梁皇帝实录》。

(2)制度史一类的史书。它是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专书,对研究中国文化史中的制度史和器物史尤其有参考价值。这类史书的首创者是唐代史学家杜佑,他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写成《通典》。

5.“会要”

记述典章制度的史书还有一类称作“会要”,它只记述一朝一代的典章,具有断代史的性质。此类史书的编撰始于唐代,由唐德宗时的苏冕首作《会要》。

6.杂史一类的史书

杂史一类的史书很多,其中以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北魏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和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等比较重要。

7.传记一类的史书

传记一类的史书有汉代刘向的《列女传》,记述古代妇女的贞烈事迹,开中国为妇女立传的先河。清代阮元的《畴人传》,是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唯一传记汇编。

03.类书和辞书

1.类书

类书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丕时期,那时的几个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

(1)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书钞》。唐代初年,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是唐代的第一部类书。

(2)宋代著名的两大类书,一是《太平御览》,二是《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是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撰的。《册府元龟》是宋真宗命王钦若、杨亿等人编撰的,是一部史料性的大类书,汇辑了从上古至五代的历代君臣事迹,概括了宋代以前的十七史,目的是以古鉴今。

(3)明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就是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撰的《永乐大典》。

(4)清代的大类书称作《古今图书集成》,成于康熙、雍正年间,初由陈梦雷主持编撰,雍正时改为蒋廷锡,

是现存规模最浩大、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泛的一部类书。

2.辞书

辞书在我国也有悠久历史,其种类也很多:

(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它不但是我国最早的字典,恐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全书收9,353个字,其体例是先列篆文,然后解释意义,最后按“六书”的方法来分析字形的结构,由此而建立了中国的“文字学”。

(2)《尔雅》。一般认为是汉代学者编辑整理前代著作而成。这是一种训诂性质的辞书。它不但是我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而且是后世词典的雏形。《尔雅》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辞书。

(3)《广韵》。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可以看作是按韵编排的词典。后来,宋代的丁度等人以《广韵》为基础,增补成《集韵》,收入五万多字。

(4)《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命张玉书等人编撰的,是当时世界上收字最多的字典,其体例是先注音,后释义。

(5)《佩文韵府》。这是查阅诗文典故的一部辞书,康熙皇帝命张玉书等人编成。

04.方志

1.地方志的种类

全国性的称作“一统志”;一省的地方志称作“通志”;郡、州、府、县的地方志则分别称作“郡志”、“帅志”、“府志”、“县志”,此外还有“关志”、“山志”、“寺志”、“庙志”,有的地方还有“乡志”、“村志”。

2.我国地方志的起源

(1)《尚书》里有一篇《禹贡》,记载了战国以前的方域、物产、贡赋等,实是我国地方志的雏型。

(2)东汉初年,出现过一本《南阳风俗记》,专记汉光武帝刘秀故乡的风土人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

(3)南北朝时的地方志著作明显地多了起来,但多已失传。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东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它是研究古代西南各族人民历史、地理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文献。

(4)隋唐时代,朝廷诏令编写全国性的地方志,从此开始了由中央政府编写地方志的传统。《元和郡县志》,是迄今保存最早的全国性地方志。

(5)元代的《大元一统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全国一统志,为明清两代编修大一统志提供了范例和模式。

(6)“方志学”是在修志实践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理论见解

①研究的主要内容

方志的产生和发展、方志的性质和分类、方志的特征和功能、志书编纂理论、旧志整理和方志利用、方志批评和志书评论、方志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②清代方志学的代表人物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章学诚。他的史学论著《文史通义》,主张史学经世,揭露时弊。

③清代的方志学形成两大流派

a.“历史派”,以章学诚为代表,主张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志属信史”。

b.“地理派”,以戴震、洪亮吉为代表,主张方志主要记述地理状况。

05.官藏与私藏

1.官藏

(1)周代的史官兼掌记事和收藏国家文献。

(2)秦始皇统一后,焚书坑儒凿成我国藏书史上的第一次浩劫。

(3)汉朝建立以后,对文化事业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①在未央宫内建筑了三座藏书阁:石渠阁、天禄阁和麒麟阁,从此确立了我国藏书史上的皇家藏书制度,称之为“官藏”。

②汉桓帝时特设“秘书监”一职,专管收藏艺文图书,这便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专职国家图书馆馆长,

以后历代相沿此职。

(4)隋唐时期,一统天下,经济和文化都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对图书的收藏也更加重视。

(5)清代官藏深受私藏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乾隆时,仿天一阁在承德避暑山庄建文津阁,北京紫禁城内建文渊阁,在圆明园内建文源阁,在沈阳旧宫建文溯阁,合称“内廷四阁”或“北四阁”;在扬州建文汇阁,镇江建文宗阁,杭州建文澜阁,合称“宫外三阁”或“南三阁”。

2.私藏

(1)孔子讲学没有藏书是不行的。

(2)史书记载的战国名辩学派代表人物惠施“有书五车“,算是当时的藏书家。

(3)到东汉中叶造纸术发明推广以后,书籍私藏才起步发展,汉末蔡邕家藏万卷。

(4)中唐的李泌是一位大藏书家,藏书量达三万卷。

(5)唐代中期出现雕版印刷以后,特别是进入宋代,官僚士大夫藏书成为一种风气,出现了不少藏书家,如王溥、宋敏求、司马光等。

(6)到了明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阁)。这些藏书家和藏书楼阁多在江浙两地,如浙江宁波范钦的天一阁、江苏省常熟市毛晋的汲古阁等。

06.版本与善本

1.版本

(1)“版本”最初的含义非常简单,是指用雕版印刷的书本。我国在出现雕版印刷以前,书本都靠手抄,这类书就称作“抄本”或“写本”。后来版本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内容包括了书籍抄印的时代源流、纸墨刀法、装帧形式以及书籍的优劣等。

(2)“版本学”是指如何科学地辨别不同的版本,比较各种印本和抄本的优劣的学科。

2.善本

(1)在版本辨别的基础上,产生了“善本”。善本,就是好的版本。

(2)对善本的含义规定为“三性”

①因年代久远而具有的“历史文物性”;

②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资料性”;

③印刷考究、装帧精美的“艺术代表性”。

07.图书分类

1.七分法

(1)刘向的《别录》,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2)其子刘歆继承父业,在《别录》的基础上写成《七略》

“七略”是按性质把书的内容分成七类。据《汉书》记载,“七略”分别是:辑略(实为总目)、六艺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医、卜等),除了总目,实际只有六类。习惯上把它称作“七分法”,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2.四分法

继“七分法”之后,到晋代产生了“四分法”。

3.我国的典籍目录

由于我国的典籍浩瀚,历代所编的目录便十分复杂,大致说来有“史志目录”、“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三大类。

(1)史志目录。史志目录是指史书中所记载的图书目录。这种目录的首创者是汉代史学家班固。

(2)官修目录。官修目录始于刘向父子,它是由政府主持对国家图书整理后编写的目录。

(3)私家目录。私家目录是由藏书家编纂的目录,它是随着私藏的发展而产生的,已知最早出现于宋代。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司马迁《史记》从________开始记史。[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案】黄帝时代

【解析】《史记》共130篇,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且《史记》采用的是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

2.史书按照运用的体裁来分分为________。[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年研]【答案】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解析】史学类别可以有两种分法:以其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以其记述的内容来看,又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和“传记”等类。

3.司马光的《________》是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资治通鉴

【解析】编年体以《春秋》(鲁国史)为起始,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是按历史编年分述历史事件,并杂以评论,借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4.中国最早的类书是________。[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案】《皇览》

【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丕时期,那时的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已失传,现只有辑本。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书钞》。

5.《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________朝。[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案】清

【解析】清代的大类书称为《古今图书集成》,成于康熙、雍正年间,初由陈梦雷主持编撰,雍正时改为蒋廷锡,是现存规模最浩大、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泛的一部类书。

6.如果要查找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四库全书》的________部。[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集

【解析】《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史部”包括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它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

7.我国字典的雏形始自《________》。[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尔雅》

【解析】《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其作者已无考,一般认为是汉代的著作,是一种训诂性质的辞书。“训诂”是解释词义和字义的意思。现存《尔雅》共19篇,前3篇解释一般词语,后16篇分类解释词语,对各种名物加以解说。《尔雅》不但是我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而且是后世字典的雏形,《尔雅》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辞书。

8.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编撰的《________》。[中山大学2011、2010年研]

相关试题:中国第一部汉字字典是《________》。[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说文解字

【解析】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它不但是我国最早的字典,恐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全书收9353个字,其体例是先列篆文,然后解释意义,最后按“六书”的方法来分析字形的结构,由此而建立了中国的“文字学”。

9.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包括了《尚书·禹汞》和《________》。[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山海经

【解析】我国的地方志起源很早,《尚书》里有一篇《禹贡》,记载了战国以前的方域、物产、贡赋等,实是我国地方志的雏型。还有《山海经》,记载远古时的山川、形势、物怪等,也给后来的地方志以应有的启示。

10.孙子谈用兵,认为给敌方以大规模毁灭性杀伤和打击乃是最下策,能用外交、政治、心理威慑等手段取得胜利,才是上策,这就是“________”。[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解析】《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靠打仗取得胜利,并不值得赞扬,能用政治、外交、心理以及各种威慑手段取得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

二、判断题

1.从本质上说,《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是中国古代先民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的规律总结。[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2.延续至今的古籍分类法“经、史、子、集”,始于清代编纂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另附佛、道二类,不列入四部之内,从此有了“四部”之称。




3.中国第一部字典是《康熙字典》。[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它不但是我国最早的字典,恐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全书收9353个字,其体例是先列篆文,然后解释意义,最后按“六书”的方法来分析字形的结构,由此而建立了中国的“文字学”。

三、选择题

1.“简册”中的“简”的意思是()。[中山大学2010年研]

A.简单B.竹片C.请柬D.手写

【答案】B

【解析】“简册”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每根竹片称为“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连接起来的竹片,就称为“简册”。

2.司马迁的()是纪传体史书的开端。[中山大学2011年研]

A.《汉书》B.《资治通鉴》C.《史记》D.《春秋》

【答案】C

【解析】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开端,此后历代相沿,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编年体是以纵记史,纪传体是以横记史。

3.唐代著名的类书为()。[南开大学2012年研]

A.《艺文类聚》B.《北堂书钞》C.《初学记》D.《册府元龟》

【答案】A

【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丕时期。唐代初年,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是唐代的第一部类书。全书根据唐以前的一千四百多种古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内容相当丰富。由于摘引的资料主要是文学作品,故名《艺文类聚》。全书分为天、地、州、山、水、符命、帝王、人、礼、乐、治政、杂文、武、居处、仪饰、食物、方术、火、药、百谷、兽、祥瑞等46部,以下又分子目。每个子目下面,先事后文,事的部分摘取古书中有关资料,文的部分摘引诗文,很有参考价值。

4.明代最大的类书是()。[厦门大学2011年研]

A.《太平御览》B.《册府元龟》C.《永乐大典》D.《古今图书集成》

【答案】C

【解析】明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就是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撰,参加工作的人员达2169人,前后用了五年时间,由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全书总计22937卷,其中目录即达60卷,装订为11095册,约三亿七千万字,规模宏大,包罗丰富,如同一部百科全书。

5.“四库全书”中的“四库”指()。[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A.经、史、子、集B.四个藏书地

C.编修四库全书时的四个地方D.清代宫廷图书馆

【答案】A

【解析】“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另附佛、道二类,不列入四部之内,从此有了“四部”之称。《四库全书》就是按四部分类法编选的,所以名日“四库”。

6.乾隆年间编撰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是()。[中山大学2010年研]

A.永乐大典B.太平御览C.四库全书D.十三经

【答案】C

【解析】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诏令搜集天下珍贵典籍,编纂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四库全书》全部编成,总计36304册,79337卷,写成七部,分藏于七阁。

7.在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中,儒家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等各家著作,归入()。[厦门大学2011年研]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

【答案】C

【解析】“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8.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始于隋代。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历代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应该归为()。[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北京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中国典籍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其中“集部”是指()。[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

B.【答案】D

【解析】“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另附佛、道二类,不列入四部之内,从此有了“四部”之称。“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史部”包括了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

9.钱谦益是著名藏书楼()的主人。[南开大学2012年研]

A.天一阁B.汲古阁C.绛云楼D.皕宋楼

【答案】C

【解析】钱谦益,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常熟人。“绛云楼”是江苏省常熟市一个著名藏书楼,钱谦益是藏书楼的主人。“绛云楼”中宋刻孤本,秘册精椠较多,其藏书经重加缮治,区分类聚,分为73大柜,所藏图书可与内府相比,可惜后来毁于大火。A项,“天一阁”的主人是明朝范钦;B项,“汲古阁”的主人是明末清初的毛晋;D项,“皕宋楼”的主人是清末陆心源。

10.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指的是()。[北京大学2010年研;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四书五经”是中国文化的渊薮,“四书”作为过去初习儒学者的入门读物是指()。[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2)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中山大学2010年研]

A.《论语》《孟子》《老子》《庄子》B.《论语》《大学》《中庸》《孟子》C.《论语》《孟子》《荀子》《列子》D.《老子》《论语》《墨子》《韩非子》

【答案】B

【解析】南宋时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句,同时加以注释,再加上《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初习儒学的入门读物,这才开始有“四书”之称。

四、名词解释

1.四书五经[南开大学2012年研;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年研]

答: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和“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五本典籍。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也是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它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读教材和安身立命的根基。

2.北宋四大类书[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年研]

答:北宋四大类书是指《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四部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的,《册府元龟》是宋真宗时完成,这四大书合称为北宋四大类书。《太平广记》,是宋代李昉等人编著的大型类书之一;《太平御览》是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撰的,因编于太平兴国年间,初名《太平总类》,后因宋太宗每天阅览三卷,一年阅完,改名《太平御览》;《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李昉、扈蒙、宋白、徐铉等二十余人共同编纂的文学总集;《册府元龟》是宋真宗命王钦若、杨亿等人编撰的,是一部史料性的大类书,汇辑了从上古至五代的历代君臣事迹,概括了宋代以前的十七史,目的是以古鉴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852056949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1242041897@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