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干货分享] 大连理工大学汉硕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学术思想

[复制链接]
考研经验 发表于 2023-8-11 11: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扫码进群领取真题

大连理工大学

472250481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学术思想

01.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它的创始人是孔子。“儒”,最早是指在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后来,这些人在社会变动中逐渐分化,流落到民间。到孔子出现以后,因其弟子众多,影响扩大,“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由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

1.孔子

(1)儒家

孔子号称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的一些见解和谈话,由弟子们记录和整理成《论语》,集中反映他的思想。产生在鲁文化氛围里的儒家思想,自然维护周文化的核心成分——“礼乐制度”。

(2)孔子的思想

①中心思想

一个“仁”字,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即“推己及人”,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自己想要得的好处也给予别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绝不要强加于人。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

②政治思想

a.主张“正名”,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恢复纲纪,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b.主张统治者“立信”,即政府要获得人民的信任。主张用道德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而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

③教育思想也有许多精辟的东西,直到今天仍有继承的巨大价值。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孟子

(1)孟子

孟子是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的第二位儒学大师。据说他是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一生不曾做官,专以讲述为业。其思想集中反映在他与弟子共同编写的《孟子》一书中。由于他对儒学的巨大贡献,后世常把儒家学说称为“孔孟之学”或“孔孟之道”。

(2)孟子的思想

其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性善”和“良知”。

①在“仁学”理论方面,孟子补充提出了“义”,仁是发自内心之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在孔子“杀身成仁”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舍生取义”。使儒家所主张的道德观更加完备。

②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同时,他还提出了“仁政”的观念,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且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

3.荀子

(1)他是先秦儒家的另一位大师,他的思想集中反映于《荀子》中。

(2)荀子的思想

①荀子强调“性恶”,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善”是人为的表现,而不是人的本性。要靠后天的力量来帮助人为善,其方法一是“修身”,二是“师法”,即通过教化。

②在政治思想方面,荀子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他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天道不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4.董仲舒

汉代的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糅阴阳五行,道、法诸家学说,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建立起一个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支柱。

5.王充

东汉初年,大思想家王充出来抨击它的荒谬和虚妄。王充是一个无神论者,著《论衡》85篇,求真实,疾虚妄,匡时俗,颇具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主张人性有善恶,认为人性可以改变;反对崇古非今,反对浮华虚伪之语等。

02.老庄思想

1.老子

(1)道家

他著有《道德经》(即《老子》)五千言,道家是“道德家”的简称,因老子《道德经》而得名。老庄思想具有自然主义色彩,对儒家思想采取了批判立场。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2)老子的思想

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他把“道”作为最高范畴,用以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在老子的哲学中,“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还表示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中有许多极其宝贵的精华,这就是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从这些辩证观点出发,老子建立了他的策略思想,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等等,都是老子“贵柔”、“守弱”思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真理性。

2.庄子

(1)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庄子》一书据认为是庄子本人和庄派后学所作,集中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

(2)庄子的思想

庄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同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但他在认识方面比老子更超然,在论述时比老子更幽默。他在《逍遥游》、《齐物论》等名篇中,表达了他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心斋”、“坐忘”等内心修养的途径,其要点是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去感应外物,用师法自然的方式去认知和评价客观世界。

03.墨家学说

1.墨家的创始人墨子

《墨子》一书由墨子的弟子编辑而成,是墨家的代表著作。

墨家思想更多地代表了下层劳动者的利益和要求。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明鬼”等十大主张。

2.墨家的贡献

墨家的贡献不仅在思想理论方面,在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比如后期墨家提出了以“名”(即概念)、“辞”(即判断)、“说”(即推理)为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甚至还提出了推理的四种形式。在几何学方面,墨家论述了点、线、面、圆的关系;在力学方面,论述了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和重量的关系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04.法家学说

1.法家学说

法家学说是战国时代后起的一个学派,也是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是韩非。

2.法家思想

韩非著有《韩非子》。在韩非之前或同时,已有申不害、商鞅、慎到等法家人物对法家学说做了许多论述,其中心思想是“循名责实,信赏必罚”。韩非将“法”、“术”、“势”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法家的集大成者。法家思想,实际上成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石。

05.汉代经学

1.汉代经学

由先秦进入汉代,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经学”,它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其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切领域,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哲学、礼仪、教育、文学、艺术、史学、法律、宗教及民间习俗等。

2.经学的研究对象

经学是从研究“六经”开始,一直发展到“十三经”。

3.“六经”

“六经”一词,早在《庄子》一书中已经出现,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先秦时的著作,又称“六艺”。

4.经学研究的两大学派

(1)今文学派

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他们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竭力为汉王朝的封建“大一统”寻找理论依据,因而受到西汉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被立为“官学”,到西汉末年已开始衰落。

(2)古文学派

尊崇周公,认为六经不过是孔子整理过的古籍史料,真正的古意还有待研究,因而比较注重名物训诂,多以考据为特色。大体说来,其后南朝宗王,北朝宗郑,实则都属于古文学派。隋唐一统天下,开科取士,孔颖达等人合编《五经正义》,将南北观点合二而一,对汉代以来的经学作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梳理。宋代以后,儒家学者抛开传统的训诂、释义,而直接对经书的原文“义理性命”进行剖析,形成宋明“理学”,开辟了儒学的新阶段。

06.魏晋玄学

1.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以老庄思想为主旨,又糅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玄”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深奥难测而又无法用语言明确表达的某种状态、关系或道理,研究这种深奥难测的状态、关系或道理的学问,就可称为“玄学”,而魏晋间的名流学士则多称之为“玄谈”、“谈玄”或“玄风”等。

2.玄学的内涵

“玄学”之风,早在三国魏时已经出现。它的实际内涵,是以“本末有无”为核心所展开的本体和本性之学,它所探求的是宇宙存在的根据,是企图透过宇宙万有的现象,直接探求其本体和本性。

07.宋明理学

1.“理学”

“理学”实际是宋明时代的儒家学说,因其竭力宣扬儒家的“大道”而又称为“道学”。理学的形成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儒学内在的变化,即经魏晋隋唐儒家学者已摒弃了汉儒琐碎章句之学,转向探求儒学的“原道”和“原性”;二是佛教思想的流行,特别是禅宗所宣扬的心性说。

2.北宋理学四大家

北宋理学四大家是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四人。

3.“程朱理学”

二程之学,传至南宋,由朱熹集理学的大成。他的学说与二程一脉相承,故合称“程朱理学”。因其长期在闽中讲学,他的学说被称为“闽学”,与周、张、二程并称为“濂、洛、关、闽”四学。

4.元代的理学

元代的理学只是“朱学”流行的一个阶段。

5.明代理学

明代经陈献章而至王守仁,又成为理学发展的一个高潮。

(1)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认为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

(2)正当王学流行的时候,出了一位极端怪异的思想家李贽。他公开宣扬自私是人的“天性”而不是罪恶,用以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他的这些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社会意识,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端”。

08.清代朴学

1.清代朴学

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像汉儒一样注重训诂和考据,而这种训诂考据之学被称为“质朴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据学”。朴学以清代为盛,成就超过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

2.明末清初的朴学

明末清初的朴学主要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几位大师。

(1)顾炎武

顾炎武世称亭林先生,清代儒林第一人,以考古求真为宗旨。他最重要的两部著作是《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他反对不讲实际学问而空谈性理的理学,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行己有耻,博学于文”,认为探讨济世治国的学问与砥砺操守气节同等重要。

(2)黄宗羲

黄宗羲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所著《明儒学案》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哲学断代史的著作,而《明夷待访录》为考古论今之作,突出表达了他的进步思想。

(3)王夫之

王夫之在明亡后曾举兵抗清,后隐居深山,专事著述,著作达70余种,后人集为《船山遗书》。他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达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高峰。

(4)颜元

颜元是一位专讲实学的思想家,因反对书本上的学问,故著述很少,一生只写了四篇文章,即《存学》、《存治》、《存性》、《存人》,称为“四存之学”。

3.雍正、乾隆以后的朴学

清代自雍正、乾隆以后,朴学盛况空前,以师承和地区分为许多学派,主要有:吴派、皖派、浙东派。

(1)“吴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惠栋、江永、钱大昕,其特点是稽考汉代学者的经书旧注,意在摆脱后人的附会之说,以求近古,因而在许多方面难免迷信汉说。

(2)“皖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戴震、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他们的特点是宗古求是,注重文字、校勘和训诂,注意总结考据中的规律,并能超越汉代学者而有所突破。

(3)“浙东派”主要受黄宗羲的影响,注重史学研究,在撰史、补史、史料、史论方面有重大成果,其代表人物为全祖望和章学诚。

4.清代早期和乾嘉时期的朴学

清代早期和乾嘉时期的朴学推崇古文经,晚清的朴学则复又重今文经,并且从纯学术的研究中解放出来,与议政、改良的现实政治活动相结合,形成新的探求“微言大义”的义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字。[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仁

【解析】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

2.中国思想史上,把治国之道分为“王道”和“霸道”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________。[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孟子

【解析】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还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仁政”的观念,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且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

3.最早论述了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和重量之关系的是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学派。[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墨家

【解析】墨家是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的两大“显学”之一,创始人为墨子,主要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十大主张。但墨家的贡献不仅在思想理论方面,在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后期墨家提出了以“名”(即概念)、“辞”(即判断)、“说”(即推理)为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还提出了推理的四种形式。在几何学方面,论述了点、线、面、圆的关系;在力学方面,论述了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和重量的关系等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4.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主要的批判对象就是“________”说。[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答案】天人感应

【解析】王充是一个无神论者,著《论衡》85篇,求真实,疾虚妄,匡时俗,颇具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他否认“天”有任何意志,认为灾异都是自然现象,与人事毫无关系;人死犹如火灭,不可能有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他承认感性经验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强调用事实来验证知识的可靠性;主张人性有善恶,认为人性可以改变;反对崇古非今,反对浮华虚伪之语,等等。

5.汉代经学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今文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汉的__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董仲舒

【解析】今文学家,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认为孔子删订六经,是为了托古改制,是为万世立不易之法,尊孔子为经学之祖。

6.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南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案】朱熹

【解析】南宋朱熹集理学的大成。朱熹继承北宋诸儒,糅合佛、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以“理”和“气”解释宇宙、人生,认为“理”是形而上的绝对真理,“气”则是形而下的由“理”派生出的具体物质。

7.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的是明代思想家________。[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王阳明

【解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即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良知”表现于行动就是“良能”。“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这便是“知行合一”。一个人如能不断发掘和表现良知,就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于至道。

8.朴学以明清为盛,成就超越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所谓“________”。[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案】乾嘉学派

【解析】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注重的训诂和考据之学简称“朴学”。朴学以清代为盛,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

二、判断题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开中国历史平民教育的先河。[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孔子是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许多精辟的东西,直到今天仍有继承的巨大价值。比如说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都是对今人有教育意义的。

2.孔子创立的“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孔子出现以后,因其弟子众多,影响扩大,“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由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即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自己想要得的好处也给予别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兼爱”、“非攻”、“尚贤”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4.“不惑之年”是指50岁。[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成语不惑之年,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语出《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逍遥游》是老子所作。[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庄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同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但他在认识方面比老子更超然,在论述时比老子更幽默。他在《逍遥游》、《齐物论》等名篇中,表达了他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应体认自然之道,顺应自然之则。

6.“三表法”指判断是非的标准和方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家提出的。[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三表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来的,是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

7.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是世界茶文化史上的早期专著。[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8.汉唐时期的北方民族回纥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案】正确

【解析】回鹘,突厥的分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位于漠北的回鹘汗国于840年被黠戛斯灭亡后,分三支西迁和南迁到了新疆和甘肃,后形成了今日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

三、选择题

1.“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语出()。[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A.《论语》B.《荀子》C.《老子》D.《孟子》

【答案】D

【解析】该句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出自()。[中山大学2011年研]

A.《庄子》B.《孟子》C.《孙子》D.《老子》

【答案】D

【解析】老子哲学中有许多极其宝贵的精华,这就是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事物的自身都包含着他物,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有的甚至相反相成,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可以物极必反,互相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

【答案】C

【解析】孔子说,爱人要推己及人,就是从爱自己,到爱父母兄弟,爱妻子朋友,再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即由小到大,由内及外,即《大学》中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4.春秋到战国初年,和儒家并称显学的是()。[南开大学2011年研]

A.法家B.道家C.墨家D.阴阳家

【答案】C

【解析】正当儒学大兴的时候,还有一个影响广泛的学派,这就是墨家,它在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为两大“显学”。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一具有唯物思想的论点是()提出来的。[南开大学2010年研]

A.孟子B.荀子C.老子D.庄子

【答案】B

【解析】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天道不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6.荀子和孟子一样提倡“礼义”,但二人的出发点却不同,荀子强调的是()。[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A.性善B.性恶C.仁政D.无为

【答案】B

【解析】荀子和孔孟一样提倡“礼义”,但其出发点却大不相同。孟子强调“性善”,荀子强调“性恶”,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善”是人为的表现,而不是人的本性。

7.“心学”认为“心”即“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北京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明代理学家_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南开大学2010年研]

A.王守仁B.朱熹C.周敦颐D.陆九渊

【答案】A

【解析】王守仁,可以说集心学之大成。他的哲学,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认为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

8.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清代朴学源于几位明末清初的大儒。其中反对不求实际学问而空谈性理,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是()。[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A.黄宗羲B.王夫之C.颜元D.顾炎武

【答案】D

【解析】顾炎武,以考古求真为宗旨。他最重要的两部著作《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是几十年读书治学的结晶,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他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行己有耻,博学于文”,认为探讨济世治国的学问与砥砺操守气节同等重要。

9.“清初学界三先生”是指()三位当时的思想界新人。[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A.龚自珍、魏源、康有为B.章炳麟、王国维、魏源

C.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D.黄宗羲、谭嗣同、章炳麟

【答案】C

【解析】清代朴学,实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几位大儒。这些人感于亡国切肤之痛,斥责理学空谈心性误国,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要经世致用就要有根有据,其结果就是走向考据。

四、名词解释

程朱理学[南开大学2011研]

答:程朱理学是指宋明时代的儒家学说。因其竭力宣扬儒家“大道”,又被称为“道学”。因为他们强调“理”的重要性,又称“理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二程(程颐、程颢)和朱熹。二程认为“理”既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伦理纲常的最高原则。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认为“理”是形而上的绝对真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因此理学被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封建社会影响巨大,在清代走向衰微,称为束缚思想解放的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852056949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1242041897@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