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论坛
BBS
汉硕考研群
汉硕考研辅导
淘宝店铺
免费真题下载
备考资料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一对一辅导
培优全程班
高分VIP班
授课计划
辅导班课程试听
辅导班招生简介
初复试经验
考情分析
蓝宝书介绍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
›
★助你考研★
›
考研经验
›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硕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宗教. ...
返回列表
[干货分享]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硕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宗教...
[复制链接]
考研经验
发表于 2023-8-9 14: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扫码进群领取真题
大连外国语大学
623685695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宗教信仰
01.介绍
1.宗教的定义:
宗教是一种奇特的文化形态。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对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错误的感觉、认识及至荒谬解释的结果。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两种关系,是人对这两种关系的评价、态度和处理方式。
但不论哪一种宗教,体现在这两种关系中的人,都是软弱无力、屈服环境、听凭摆布的,都是忽视或取消人的自身力量和积极性的,因而宗教的本质作用总是消极的。因此,我们说,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它是扭曲的、畸形的,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背道而驰的文化。
但宗教也并非毫无意义可言。由于它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影响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制约了社会繁荣和历史发展,并且直到现在它的文化形态还继续存在,继续发生作用,因而又是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和民族文化最有价值的社会现象之一。在不同的宗教之间进行一些比较研究,就会发现不同民族之间的心态、思维、气度和想象力,存在着相当惊人的差异。
2.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
(1)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从原始宗教产生,道教形成,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一直没有出现过一种宗教统治全民意识的局面,即没有形成所谓的“国教”,而是诸教并存,多神崇拜。
(2)从历代封建统治者来说,各种宗教只要不危及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他都允许各教流传和存在。
(3)对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是最讲究实际利益的,只要觉得能救苦救难、降福祛灾,就对哪一个神灵顶礼膜拜。
02.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
1.多神信仰的原因:
中国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也传统农民以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本,这种经济基础便造成中国人讲究现实利益的文化心态,其宗教信仰也谋求对现实的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因而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甚至对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的生存环境产生执着的崇拜。
2.了解中国文化史的人都可以看到,
在中国人的眼中,物物是神,处处有神、时时也有神,但从总体上来 说,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是最为突出的。三者失去者,人就不可能平安地生存在这世间,因此对这三者的条件是自然的。中国古代对这三者的崇拜和祭祀,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信神实质。
天地:人的生存环境 祖先:人的生理纽带(宗法制) 君师: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
03.天地山川崇拜及祭祀
(1)封禅
1.定义: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礼仪之一。所谓“封禅”,就是由帝王来拜祭天地。
在中国古代信仰中,天神称为“皇天上帝”,地神称为“后土神祇”,合称“皇天后土”。“皇”是“大”的意思,“后”是“厚”的意思。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礼仪以封禅最为隆重。
2.含义:“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
较为著名的是在梁父(梁甫)山上,故史书上多说“封泰山而禅梁父”。
3.封禅的目的:帝王取得天下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符合天意,合乎正统。封禅仪式隆重,耗资巨大,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做到。
4.到泰山封禅的原因:
①古人认为,中国大山,五岳为最,五岳之中,泰山独尊,离天最近,可以直接与天帝对话;
②同时泰山为东岳,东方主生,是万物起始、阴阳交替的地方。
③天子受命于天,只有登泰山祭告天帝,才算完成了天子就位的礼制。
5.封禅的帝王
①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封禅的帝王是秦始皇,秦始皇封禅时遇雨而于泰山封五大夫松。
②汉武帝因首次封禅而改元元封。
③唐高宗曾三往封禅,耗资无数。
④武则天即位后改封嵩山,禅少室山,是年改年号为万岁登封,改阳城县为登封县,以驻跸地为告成镇。
⑤唐代最后一个封禅的帝王是唐玄宗,由中书令张说主持封禅礼仪,管妻父称“泰山”或“岳父”据传即由此次封禅引发的小故事而来。
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
(2)祭祀后土
由于天阳地阴的缘故,后土神被塑造为女人像。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后土列为大典的是汉文帝。公元前163年,立汾阴庙,汉武帝东巡改名为“汾阴后土祠”。
(3)庙祭和郊祭
1.庙祭
古代帝王除了往泰山封禅,往汾阴祭后土之外,祭祀天地的仪式还有庙祭和郊祭两种。这两种仪式都始于周代。春秋战国以后,由于五行学说渗入宗教信仰,天地的数目变多了,名称也混乱了,认为天神中最尊贵的是太一(或泰一),它有五个辅助神分别管理天的一方,分别为东方青帝(木),西方白帝(金),南方赤帝(火),北方黑帝(水),中央黄帝(土)。
2.郊祭
郊祭则是在京城的郊外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史书上也称为“郊”。据《礼记》载,周代已规定在冬至到南郊祭天,夏至到北郊祭地。由于古人有“天圆地方”的观念,周代已经实行“祭天圜丘,祭地方丘”的制度,其后历代相沿成制。
(4)“五岳”、“五镇”、“四渎”、“四海”
古时祭祀以“五岳”、“五镇”、“四渎”、“四海”最为重要,因为它们代表了帝王统治的江山社稷。
①五岳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代表了五方最高的山。
②五镇为东镇沂山(今山东省临朐县)、西镇吴山(今陕西省陇县)、南镇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北镇医巫闾山(今辽宁省北镇市)、中镇霍山(今山西省霍州市),古人认为它们是五方仅次于五岳的大山。
③四渎为东渎大淮(淮河)、南渎大江(长江)、西渎大河(黄河)、北渎大济(济水),是古代中国境内直接流入大海的四条大河。
④四海是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无实指,或说渤海)。古人认为中国居四海之内,故又称“海内”,而把国外称为“海外”。
04.祖先祭拜与祭祀
1.规格:
周代规定,祭祖祖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只有一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只准皇帝拥有宗庙,百姓不得擅建,宗庙由此称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称为“太庙”,建于京城,并且按照礼制建于皇宫左侧。神位摆放左昭右穆。
2.宗祠:
帝王祭祀自己的祖先用太庙,官员百姓拜祭祖先用宗祠。一姓一族聚于一地,为敬奉祖先或本族杰出人物立祠以祭。
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宗祠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氏祠”,建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裴氏名人有晋代地图学家裴秀、南朝历史学家裴松之、隋代主管互市的裴矩、唐高宗时的礼部尚书裴行俭及其子、唐玄宗的宰相裴光庭、唐宪宗的宰相裴度等等。
3.帝王庙:
北京阜成门内现存的“历代帝王庙”,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帝王庙,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仿南京帝王庙建。明清两代都不祭祀秦始皇,大约认为他是暴君的缘故。
05.君师圣贤崇拜与祭祀
1.君师定义:
君师圣贤崇拜中,“君”指历代帝王。“师”指那些可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传统上指孔子和关公两人。这一文一武体现了中国治国的两大机制,是封建国家赖以长存的两大支柱。但对此二人的祭祀在内涵上有明显的区别。
2.妈祖:
妈祖信仰在海峡两岸,尤其是台湾,极其盛行。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娘娘,其时是宋代初年的一位女性林默娘。湄洲岛妈祖庙是世界各地天后宫的祖庙。
先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牺牲和贡献的杰出人物。
06.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1.创立:
一般认为,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因此在我国又叫“释教”,管和尚又叫“释子”。
2.传入时间:
关于佛教何时传入中国,说法不一,大致说法有以下几种:战国燕昭王时传入说、秦始皇时传入说、汉武帝时传入说、西汉末年传入说和东汉明帝时传入说等。现在的学者一般认为佛教在西汉末年或两汉之间传入是比较可信的。
3.发展:
(1)佛教初入中国,人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神灵来崇拜,跟神化的黄帝、老子一样,在朝廷和一些王公贵族的家里供奉,民间还没有什么人信仰。
从文献记载看,汉桓帝可能是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他曾在宫中建立黄老、浮屠之祠。
最早出家信佛而又见于记载的汉人是汉灵帝时的严佛调,此时已是东汉晚期了。
至于第一个登坛受戒、正式成为和尚的朱士行,已是三国时代的人了,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的和尚。可见佛教初来时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2)魏晋南北朝时佛教有了突出的发展,表现在:
一、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虽然译经的主力还是西域来的僧人,但随他们学习的汉土弟子甚多。如西晋时的西域僧竺法护,译经一百五十余部;后秦时的龟兹僧人鸠摩罗什,被迎入长安逍遥园,他所翻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金刚经》以及《妙法莲花经》等,对中国的佛教理论有划时代的贡献,死后葬于园内,弟子为其建鸠摩罗什塔,至今仍存。
二、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如洛阳、长安、建康、庐山等地。
三、大量营建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
四、西行求法活动成风。中国最早到西域去求法取经的僧人是三国时的朱士行,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的人,还是中国第一个登坛受戒正式出家的和尚。到两晋南北朝时,越来越多的人西行求法,他们的目的是搜集经典,参拜圣迹,寻访高僧,求得学问,以推动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五、在思想信仰方面,已不满足于前一时期只求一般地解脱痛苦,而是祈求往生弥勒净土(极乐世界)。这种信仰迷惑了许多出于苦难中地人们,对佛教地传播无疑起了很大作用。这种信仰目标的转变也说明佛教竭力适应中国的环境,以开拓自己的传播市场。
(3)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有如此突出的发展的原因是:
一、社会基础:东汉末期,天下大乱,社会各阶层都遭受了无穷的苦难,于是都想在痛苦中寻求一种寄托和安宁,佛教所主张的自我解脱和超度求生等教义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
二、思想基础:这一时期,社会上流行玄学,热衷清谈。玄学崇尚老庄思想,主张“以无谓本,以有为末”,否认外界事物的存在,很容易与佛教宣扬的出世思想合流,因此主张“一切法皆空”的佛教《般若经》很快流行起来。事实上,玄学到东晋以后便逐渐为佛学所取代。佛教宣扬的“名实俱无”实际上是“以无为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三:阶级基础: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虽然不像儒学那样主张忠孝节义、安分守己,但它要求佛教徒刻苦修行以求解脱的基本精神和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一系列说教,不但构不成对统治阶级的威胁,反而有助于维护这种秩序。从东汉到南北朝的五百年间,封建统治者是逐渐认识到佛教的作用而逐渐予以重视并大力提倡的。有的统治者则是由于极度迷信而予以极度推崇,如东晋的晋成帝和晋哀帝;南朝的宋文帝和宋武帝,宋武帝甚至让僧人参与朝政,因他们穿黑色衣服,被人称为“黑衣宰相”;南朝梁武帝更是四次舍身入同泰寺,然后由大臣们用钱把他赎回来以给寺庙捐资;北朝的北魏政权也很崇佛。
(4)唐朝
佛教在隋唐两代,特别是唐代,达到了发展的高潮。这是因为隋唐帝王笃信佛教,采取了积极扶持佛教发展的政策,在全国各地广建寺院,剃度僧尼。而唐代前期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经济富裕、文化繁荣、武力强盛的帝国,对各种宗教都采取了极为宽容和大力提倡的政策,佛教本身也极力向民间渗透,在教义和礼仪方面努力适合中国民众的需要。
这个时期佛教的特点是:
一、佛学大盛。唐代的佛经翻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前代而达到最高成就。唐代的译经工作基本上由国家主持,请中外名僧译经,如玄奘、义净等西往取经归来的佛学大师,他们精通梵语,译意准确,译经的质量很高。这许多的佛经的翻译,不但为僧人们提供了学习的经典,也为佛教研究者提供了资料,因此佛学在唐代大为兴盛,出现了许多佛学论著。
二、寺产丰肥。“寺产”指寺院领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和官僚地主布施,隋唐时的寺院拥有大批田产,由僧尼、奴婢和寺院的佃户耕种,因此寺院的长老往往就像一个世俗的地主。此外,寺院还在周围开设客店、车坊、酒铺等,以高价租给商人经营;同时也开办一种叫“无尽藏”的金融借贷事业,在慈善的名义下谋取暴利。这就形成强大的寺院经济。
三、宗派林立。佛教的日益传播使它必须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要,以求得到更大的发展,为此必须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修行体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出现许多师徒间的传承体系和研究不同经卷的各种学派,如涅槃学派、成实学派、地论学派和摄论学派等。到了隋唐时代,某些大寺院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各自依据某一经典加以发挥,逐渐形成不同的派系,有的派系竟然成了中国佛教最有特色的代表。
宋元以后开始走下坡路
07.中国佛教的宗派
1.三论宗:
以研习《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而得名。因鸠摩罗什最早传译“三论”,被尊为初祖,经弟子传承,到隋代的吉藏而集大成。其基本教义是主张万物虚幻,但世俗人认为是真实存在,而修道者认为是空无实体,这就是真、俗“二谛”。既然万物“非有非无”,则一切“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这就是“八不”。唐贞观八年(公元625年),这一派经朝鲜僧人传入日本。
2.三阶宗:
也称“三阶教”、“普法宗”,祖师为北朝的信行,所依据的经典是《大方广十轮经》和《大集经》等。其教义是把佛教按时期、处所、人众分成三个阶段,认为既不能遵守戒律,又不能领悟佛法的众生出于第三阶,必须提倡苦行忍辱,清除罪恶,甚至死后还要以身布施,把尸体供鸟兽食用,然后收骨起塔。三阶宗初时曾兴盛一时,但由于它的教义和修行方式与其他宗派差别太大,因此屡遭禁绝,到宋代归于湮灭。
3.天台宗:
因其创立地在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别名“法华宗”。实际创始人是南北朝时的智[岂页],于南朝陈入天台山修行,创建国清寺,其教义主张诸法实相,万物互通,一心具有三千世界,即千差万别的事物都反映了真如法性的本质,因而万物皆由心生。唐代的名僧湛然提出“无情有性”说,认为草木山石也有佛性。湛然传道邃、行满,后经日本僧人最澄传入日本。12世纪初,日本僧人日莲又据《法华经》创立日莲正宗,现在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创价学会,就是日莲正宗的分支。
4.华严宗:
别名“贤首宗”。依据的经典为《华严经》,其始祖为隋末唐初的杜顺(于长安终南山华严寺为到场宣讲教义),但直至三祖法藏华严宗才正式形成。法藏又叫“贤首国师”。其教义主张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客观世界只有在主观世界感觉到它的时候才存在。唐开元年间,经新罗僧人传入日本,创立日本华严宗。
5.法相宗:
别名“慈恩宗”、“唯识宗”。其理论在于深入辨析一切事物(法)的种种表现(相)及其产生的原因,故名“法相宗”;创始人为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因其师徒居于长安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宗”。由于这一派主张万法唯识(主观精神),心外无境(客观世界),因而又叫“唯识宗”。依据的经典是《瑜伽师地论》和玄奘所著的《成唯识论》。这一派习经的特点是通过繁琐的心理分析来论证客观万物是人的主观精神的派生物;同时又主张并非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也不会得到都想成佛的一切众生的欢迎,所以历时不久即告衰微,几成绝响,直到近代才又受到人们的重视。
6.律宗:
别名“南山宗”,因其实际创始人道宣住在终南山。其依据的经典是《四分律》,是以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律宗的理论比较简单,他们把戒律分作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部分。戒法指佛制定的戒律本身,戒行指遵守戒律的具体实践,戒相指戒律的具体表现,戒体则指受戒弟子在从师受戒时内心的感受。道宣的著作很多,著名的弟子有弘景等人,弘景的弟子即鉴真,东渡日本传戒,建立日本律宗。
7.净土宗:
别名“莲宗”。是以专修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的一个宗派,故称“净土宗”。因传说西方净土的七宝池中长满莲花,凡往生西方净土的人,先投生莲花之中,后莲花开放,该人便生活在净土中。东晋名僧慧远曾组织一些人专修净土,自结“莲社”,故又叫“莲宗”。这一派依据的经典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以北朝东魏时的昙鸾为初祖,到唐代有道绰、善导,三人都在汾州石壁玄中寺讲经。道绰死后,善导往长安讲经,死后弟子为其建寺,即香积寺。12世纪,日本据善导著述,创立日本净土宗。
8. 密宗:
又名“密教”,研习经典主要为《大日经》、《金刚顶经》等,自称受大日如来佛秘密传授教旨,故称“密宗”。此派在中国的形成,始于唐代的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人在华传法,备受朝廷礼敬,不空更是唐玄宗、肃宗、代宗三代国师。他以长安大兴善寺为道场,译入许多秘典。不空弟子有惠朗、惠果等。惠果以长安青龙寺为道场,贾岛曾出家于此。日僧空海就学于惠果,回国后创立了真言宗。
禅宗:禅的本意是思维修养、静虑定心,本为印度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修行体系,成为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的产物。
它的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
谱系以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为初祖,并以历代传承的袈裟和法钵为信物。
菩提达麾→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南禅:
慧能在南方主张“顿悟”,即为“南禅”;(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北禅:
神秀先在荆州,后往长安,主张“渐悟”,即为“北禅”。(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后来北禅衰落,南禅兴盛,成为禅宗主流,其后又分为“五家七宗”,流传很广。
08.喇嘛教
1.喇嘛教:
即“藏传佛教”,就是在西藏地区流传的佛教。
“喇嘛”是藏语译音,意为“上师”,是藏族人民对有地位、有学问的和尚的尊称。
·印度佛教很早就传入西藏,但因那时的西藏还没有文字,传播很慢,势力很小,当地所流行的宗教是带有原始性质的“苯教”。
2.前弘期:
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受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双重影响,开始信仰佛教,并创立文字,译经建寺,佛教逐渐发展起来,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前后大约经历了二百多年。这是藏传佛教的“前弘期”。
3.后弘期:
公元838年,仇佛的朗玛达继任为赞普,下令灭佛,西藏佛教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其间中断达一百余年。到公元970年左右,佛教又在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活动和努力下再度复兴。为了争取更多的信徒,这时的佛教很注意吸收西藏地区的民族特点,特别在宗教仪式和神祇方面吸收了苯教的不少东西。由于修行方式、传承体系各不相同,到11世纪中叶已形成四大宗派: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15世纪初,又创立了格鲁派。在元朝和清朝政府的支持下,萨迦派和格鲁派先后执掌西藏政教大权。这被称为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4.依据经典:
藏传佛教主要以印度传入的密教经典为主,吸收了苯教的某些仪式和神祇,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所谓“藏密”。各派都有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经制度。后流传于青海、内蒙古地区以及蒙藏附近的国家。
5.派别
①宁玛派:藏传佛教至11世纪中叶形成的四大宗派之一。在西藏地区出现较早,初时并无名称。因为该派的教法是前弘期传下来的,经典也以前弘期所译的密教经典为主,到后弘期其他教派产生以后,因其古旧而称为“宁玛派”。“宁玛”即藏语“古旧”之意。因该派僧人戴红帽子,又称“红教”。经典传承分为三系,方式各不相同,其中有的以父子承袭或转世形式相传。
②噶当派:藏传佛教至11世纪中叶形成的四大宗派之一。“噶当”意为“佛语都是训诫”,主张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理。公元1056年逐渐自成一派。该派重视戒律,强调实修,注重宣扬因果报应、流转轮回和超脱生死。15世纪格鲁派形成后并入格鲁派。
③噶举派:藏传佛教至11世纪中叶形成的四大宗派之一。“噶举”意为“口授相承”,即金刚持佛亲口传授密咒教义。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衣,又称“白教”。以苦行为特色,支派甚多。其中的噶玛噶举派在藏传佛教中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
④萨迦派:藏传佛教至11世纪中叶形成的四大宗派之一。始于宋代,兴于元代,因主寺为萨迦寺而得名,又因寺墙上涂有红、黑、白三种颜色的花条,又称为“花教”。该派由西藏著名的昆氏家族创立,一开始即决定宗教法位由家族传承,因此不禁止娶妻,但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第五祖为罗追坚赞,又称“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帝师”,掌管佛教事物,为西藏政教合一之始。该派在元代极受尊崇,元末衰落,只保有萨迦地区的势力。
⑤格鲁派:公元15世纪形成,是西藏地区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也是迄今为止势力最大的一派。因该派僧人穿戴黄色衣帽,又称“黄教”。创始人为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15世纪初,宗喀巴痛感藏传佛教戒律松弛,僧人生活放荡,决心改革宗教。他以噶当派的教义为主,对各派教义兼收并蓄,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教义教法体系,要求僧人严守戒律,终身不娶,并整顿寺院制度,广授门徒,创立法会,佛教为之一振,被称为“格鲁派”。“格鲁”意为“善规、善律”。宗喀巴死后,弟子纷纷建寺传法,今青藏地区黄教六大寺: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拉卜楞寺、塔尔寺,都是黄教寺庙。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该派采用活佛转世制度解决法位传承问题,即活佛去世前制定从某一方向寻找一个他去世时降生的男孩为其来世真身。后因同时出生的男孩不只一个,清乾隆时改为“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凡达赖、班禅及大活佛的法位继承人,都以此法最后决定。
3.达赖和班禅
达赖和班禅是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
(1)达赖:达赖的称号始于明朝时的三世达赖喇嘛锁南嘉错,前两世都是后来追认的,但是他当时并未经过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清顺治九年,五世达赖罗桑嘉错入京觐见皇帝,朝廷为他兴建黄寺,此后历代达赖喇嘛都要经过中央册封,才算合法。“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称号意译为“对佛学无所不知的、坚不可摧的、像大海一样的伟大的和尚”
班禅:班禅的称号略晚于达赖。清顺治二年,领兵在藏的蒙古族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为了削弱和分散达赖五世的政教权力,尊扎什伦布寺的寺主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是班禅称号的正式开始。事实上,罗桑却吉坚赞算四世班禅,前三世为追认。清康熙二十五年,清政府正式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规定其同达赖一样,须经中央政府批准。“班禅额尔德尼”意为“学问高深、如同珍宝一样的大学者”,其中“班”是梵语“班弟达”的简称,“禅”是藏语“大”的译音,“额尔德尼”是满语。
09.反佛思想和灭佛斗争
1.佛教的基本思想:
否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实体存在,否认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能力;在变化纷繁的现实和充满矛盾的人生面前,人只能采取消极躲避的办法,尽力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其基本教义是把现实的人生断为“无常”、“无我”和“八苦”。
“无常”是说人生变化无常,人无法主宰人生;
“无我”是说世间万物都没有独立的实体,连人的本身也是各种感觉和精神的暂时聚合。这两点是佛教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八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忧悲恼。
造成这种种痛苦的原因,既不在于神灵,也不在于社会环境,而在于人自身的“惑“(贪婪和痴迷”和“业”(行为及意识活动)。二者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轮回报应。为此,就要念经、修行、持戒,彻底转变自己的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的范围,达到转变的最高目的,这就叫“涅槃”、“解脱”。
2.分类:
从基本理论和主张看,佛教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分。
小乘佛教是指初始的、传统的教派,后来流行于东南亚各国,称为“南传佛教”。
大乘佛教指后起的、变化了的教派,指斥传统的佛教只讲自我解脱,不讲普渡众生,认为自己是能把一切众生就出苦海运往幸福彼岸的“大乘”,还认为,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十方世界有无数个佛,释迦牟尼只是其中之一。它后来流传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称为“北传佛教”。
3.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的灭佛事件,叫“三武一宗之厄”,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4.融佛思想:
关于佛教,有反佛和融佛两种观点。“融佛”力主儒学与佛教、道教与佛教互相融合,这种思潮在魏晋时已很明显,认为佛的“五戒”和儒的“五常”可以调和一致,有的则主张三教合一。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学者所继承和发挥,到宋代达到了顶峰,代表人物有宋代的张商英,他认为儒是治皮肤病的,道是治血脉病的,佛是治骨髓病的,三教相通,可治根本。佛教自身为了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也极力适应中国人的需要和传统。到宋代理学产生和佛教禅宗流行以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就基本结束了。此后的反佛思想就很微弱了。
5.反佛思想家:
比较早的反佛思想家是南北朝时的范缜,是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
唐朝的傅奕曾把魏晋以来的反佛人士编为一本书,叫《高士传》,以教育后人,后来失传了。狄仁杰也是唐代著名的反佛人士之一,曾上书武则天,指出佛教消耗社会才会给封建政权造成的巨大威胁。唐中宗时又有辛替否强烈反佛。
中唐时期的反佛代表人物是韩愈,他是站在维护儒家传统的立场上反佛的,曾上《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10.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消极作用是毒害了人们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时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中国佛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我们要通过研究佛教文化,保护它的积极成果,抵制它的消极作用。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佛教与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从它产生以后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相互斗争的历史。但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这两种认识论和思想体系的斗争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佛教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客观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各派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证据来论证客观世界的虚幻性,同时又千方百计地论证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因此佛教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只不过禅宗主张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是进一步否定了佛教所设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只承认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存在罢了。
这样,禅宗就把佛教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佛、道、儒三家,互相排斥又互相影响,互相斗争又互相吸收,在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结为一体。宋代以来的唯心主义思想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吸取营养。程颐、朱熹的程朱理学借用了华严宗的某些命题;陆九渊和王守仁的陆王心学吸收了禅宗的某些思想。而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也是在批判佛教哲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到清明之际的王夫之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我们说汉唐以后的中国哲学史,根本就离不开佛教思想史,而且称为中国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佛教与中国文学。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以题材而论,历代描写佛教的诗文不计其数。从全唐诗看,共收唐诗约五万首,其中与佛教有关的诗占了近十分之一。这些诗,赞美佛寺风光,歌颂僧俗友谊,有不少写得相当精彩和生动。唐宋以来,名僧的社会地位很高,文人纷纷为他们树碑立传,留下许多渗透佛理的散文。
其次,以艺术风格而论,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出世,至禅宗而宣扬心中有佛,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他们在美学上追求“韵外之致”、“言外之意”。唐代诗人王维、韦应物奉佛最盛,这种风格也体现得最著。即是是其他流派的作家,其世界观和创作实践都不同程度地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如唐代白居易、宋代苏轼等。
第三、以诗歌理论而言,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讲究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认为“说禅作诗,本无差别”。
第四、最后,以创作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诗人,史书上称为“诗僧”。著名的如唐代诗僧寒山、较然、齐己、贯休,都有诗集流传后世。宋代重显、文莹、祖可、惠洪,及至清代八指头陀,近代苏曼殊等,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3、佛教与艺术。
绘画和雕塑最能显示出佛教的影响。
4、佛教与中国语言。
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偈、佛典大量深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如“一尘不染”,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如果在修行时能摒除一切杂念,佛语就叫“一尘不染”,变成社会语言后,是非常清洁的意思。“五体投地”是佛教敬礼的姿势,指双膝、双肘和头颅都着地。“当头一棒”,现义是警告,其来源是佛教禅宗支派临济宗的一种拜师方式。这一派的创始人义玄在拜师始向师傅请教佛理,三问三被打,于是大为醒悟,以后相沿成法,对初习禅法者,常常给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要对方立即回答问题,以考验他对佛理的理解程度。此外还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头头是道、心心相印、清规戒律、想入非非、现身说法、恍然大悟、火烧眉毛、菩萨心肠,等等,都来自佛经、佛语和佛教故事,还有很多从佛教生活衍化初来的语言,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无事不登三宝殿”、“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庙小菩萨大”、“临时抱佛脚”、“不见真佛不烧香”,等等。
另外,由于佛经的大量翻译,人们从梵语到汉语的翻译过程中发现了语音的一些规律,影响了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11.佛教文物和胜迹
1.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分别是四大菩萨文殊、普贤、地藏、观音的道场。
2.佛教四大禅林
指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和南京市栖霞寺。
3.四大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省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
敦煌石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个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宝库,公元1900年,在莫高窟第17窟发现了藏经洞,内藏从4世纪到10世纪的各种珍贵文书、文物五六万件,是研究中国文化极宝贵的资料,但三分之二以上的敦煌遗书被外国人所掠夺。洞内的这些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由此形成了享誉世界的“敦煌学”。
5.十大坐佛
(1)中国第一大佛为四川省乐山市的乐山大佛,高71米,唐代开凿。
(2)太原西山大佛,高约63米,环列126根石柱刻《华严经》,北齐天保二年开凿,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大佛;
(3)甘肃甘谷大佛,高38米,唐宋时开凿;
(4)四川省屏山大佛,高37米,建造年代不详;
(5)四川省荣县大佛,高36.67米,宋代开凿;(6)河南省浚县大佛,高27米,南北朝开凿;(7)重庆市潼南大佛,高27米,宋末开凿;(8)陕西省彬县大佛,高24米,南北朝时开凿;(9)重庆江津市石门大佛,高23米,明代开凿;(10)四川省资阳大佛,高21米,唐宋时开凿。
十大坐佛,蜀占其六。
6.四大卧佛
(1)重庆市潼南县马龙山,全长54米,露相36米,隐相18米,约1930年左右开凿;
(2)甘肃省张掖市,长34.5米,木胎泥塑,西夏时的作品;
(3)重庆市大足县,长31米,岩石雕刻,宋代作品;
(4)四川省安岳县,长23米,岩石雕刻,约为民国时造。
7.两大木佛
一是河北省承德市普宁寺大佛,高22.23米,是一尊千眼千手观音像,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成,是我国最大的一尊木雕佛像;
二是北京市雍和宫大佛,地上18米,地下8米,以整块白檀香木雕成,乾隆年间所雕。
8.铜佛
我国最大的一尊铜佛是西藏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未来佛,1914到1916年间铸造,耗铜23万斤。次之为河北正定县隆兴寺铜菩萨像,为千眼千手观音菩萨,宋开宝四年铸造,是现存最大的铜铸大佛之一。这是中国两大铜佛。
9.《大藏经》
以佛教经典为主,也包括了印度、中国等佛教著述在内的大型丛书。我国从宋开宝四年开始刻印,最早在四川成都刻成,是为蜀版《大藏经》。但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版本是金代在山西解州雕印的《大藏经》,称为金版《大藏经》。
10.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以石刻佛经闻名于世
,故名“石经山”。石刻佛经始于隋代静琬和尚。
11.佛指灵骨:
1987年6月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内发现一枚佛指灵骨,这是迄今世界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唐代帝王曾多次从寺内迎佛骨进宫内供奉,韩愈为此曾向唐宪宗呈交《谏迎佛骨表》。明代帝王后妃也曾到寺内进香,因而产生一个戏剧曲目《法门寺》。
12.道教
1.创立
时间: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它正式形成的时间晚于佛教,一般认为是东汉中叶正式产生。
创始人:
(1)汉顺帝时,于吉称得神书《太平经》,献给皇帝,以此为道教之始。
(2)东汉时张陵创五斗米教,又称“天师道”,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区域性政治达三十多年。张角等奉《太平经》为经典,创立太平道,以老子为教主,发动黄巾起义。
2.道教产生的渊源
一、原始宗教和巫术。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变化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现象不能理解,认为有一种超自然力(即神力)在起支配作用,因而产生了对自然物和祖先的崇拜,于是采取祭祀和祈祷的办法,来求得鬼神的保佑,这就是“巫术”。从事这种巫术活动的人就叫“巫人”。那时的人认为,巫人可以沟通人与鬼神的关系,依仗巫术能使人祈福禳灾。这种巫术被道教继承吸收。
二、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这是鼓吹长生不老,借助炼丹采药企图成仙的一种奇术,又叫“仙术”。那些通奇术、好神仙的人就叫“方士”。春秋战国以后,方术非常盛行,秦始皇、汉武帝都曾迷信方士,派人寻找海外仙山,祈求长生不老。这种方术及其神仙信仰成为道教的一个重要来源。
三、阴阳五行学说。战国时邹衍的阴阳五行思想在秦汉之际已广为流行,无论是道家、儒家还是方士们都受其影响。这在《礼记》、《吕氏春秋》以及后来的道教经典里都有体现,以至成为道教内外丹学的重要理论根据。
四、黄老学说。道家把传说中的黄帝和春秋时的老子当作道教的创始人,认为黄帝和老子都主张以清净之术治天下,而且道家所崇尚的“道”具有神秘化的倾向,道家所宣扬的养生理论,也包含了长生的思想,这些思想资料都被道教所吸收。加上对黄帝和老子不断的神秘化和宗教化,到东汉时已出现了奉黄帝和老子为教主的“黄老道”,这就是道教的前身。
3.道教信仰
(1)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所谓的“道”,又称“大道”。这是从道家那里借来的一个概念,因此与老子所讲的“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极,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即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也就是说,“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母体。它无所不在,无所不生,无所不化,无所不管,是一个包容一切又生成一切的抽象无比的创世物。
(2)“道”清虚自然,无为自化,人们只有清净无为,恬淡寡欢,才能体“道”,认为老子就是“道”的化身。
(3)“道”始于天生,“道”生元气,由原始妙一之气化生出“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余禹天,太清境大赤天”。这就是道教所说的“一气化三清”。道教所尊崇的三个最高神就分别住在这三清天上,如元始天尊住玉清境清微天,灵宝天尊住上清境余禹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住太清境大赤天。们分别把天上的道经秘籍传授给人们,故道教把道经总称为“三洞真经”。
(4)“三清”之下又有“四御”,是道教神籍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神:
“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相当于人间的皇帝)“中天紫薇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此外,道教神仙谱系中还有掌管女仙的“王母娘娘”,掌管天书的“九天玄女”,掌管年、月、日、时的“四值功曹”,以及掌管天上众星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水浒传》后来附会为108个梁山好汉。
4.基本特点
·道教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其宗教理论和信仰素质,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风俗密切适应;它保留了历史上的自然宗教因素,而且还夹带着不少迷信成分;
·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等几个层次;
·它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生养性为现实利益,是一种既重视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的宗教,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
5.道教之所以获得如此迅速地发展,并取得某种成功,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道教所依据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从战国到东汉末年已经流行了四五百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民族根基。道教所信仰的神祇,都从远古神话,民间传说以及天文地理等诸家学说中演化而来,为中国民众所熟悉。
二、道教的传播手段与各阶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有关。不论太平道也好,还是五斗米道也好,都要施药治病,只要能治好一次病,人们就相信。
三、入道成仙的口号有相当的诱惑力。一能不老,二能成仙,对于处在迷信和苦难中的人们无疑是一条好的出路。
但是,道教的发展虽然快,却不比佛教后来的影响大,原因是道教理论宣传的欺骗性没有佛教那么大。佛教讲解脱,讲死后去西方极乐世界。精神上的解脱人们可以体验,西方极乐世界死后才能体验。前者是实的,后者是虚的,以实证虚,欺骗性自然就大;道教讲长生,讲成仙,长生不可能,成仙谁也没体验,两者都是虚的,以虚证虚,欺骗性就小多了。
6.道家与道教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联系:道教的基本信仰与道家的最高范畴都是“道”。
区别:
(1)道教讲求养生延年,追求长生不老;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自化。
(2)道教是一种宗教,有宗教组织体系;道家是一种学说,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3)对鬼神的态度不同:道家不信鬼神;道教信鬼神。
13.道教的发展与关系
1.发展
(1)东汉三国时期(初始阶段)
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太平道
张陵、张鲁:五斗米道(天师道)
曹操对道教采取了分化瓦解和限制利用的政策
(2)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阶段)
一方面佛教的发展刺激了道教的发展,即道教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发展自己的对抗能力,以减弱佛教的影响,抬高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封建帝王已从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中领受到道教的力量,因而也利用道教来麻醉人民,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四个对道教发展贡献很大的道教人物。
① 葛洪,号“抱朴子”,葛洪所著《抱朴子》,分内外篇,共70卷,把神仙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系统地论述了“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的理论和方法,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道教理论。
② 寇谦之,深得北魏太武帝的信任,并鼓动太武帝消灭佛教,提倡道教,还让他改革天师道。他的口号是“出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制订了乐章颂竭新法,专以礼度为道,又加上服食闭炼等修炼手段,建立了服务于官方的“北天师道”。
③ 陆修静,南朝宋道士,在刘宋王朝的全力支持下,“祖述三张,弘衍二葛(葛玄、葛洪)”,系统修理道教经典,编制各种斋戒仪范,使道教理论和组织形式更加完备,称为“南天师道”。
④ 陶宏景,陆修静的再传弟子,被人称为山中宰相。撰《真灵位业图》一书,分出神仙的等级、品位,构想出一个等级森严而又宏大细密的神仙谱系,使道教形成一个庞大的信仰系统。
(3)唐宋时期(进一步兴盛和发展的阶段),道教理论不断深化,道教制度不断完善。封建统治者大都采取崇教政策,利用道教为巩固他们的统治服务。
唐高宗封老子为李姓祖先,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令各州建观一所供奉。
唐玄宗时又命令各家藏有《老子》一本,规定《老子》为真经,其他道家著作如《庄子》等也被列为道教经典
到了宋代,由国家整理道藏,朝廷敕建宫观,宋徽宗更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下诏全国求贤访道,在太学里设置《道德经》博士,使道教获得更大发展。
(4)元明
元明两代也十分尊崇道教。明世宗甚至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不理朝政,亲自斋醮,任命道士担任朝廷要职,使政教关系更为密切。明朝中叶以后,作为上层的官方道教逐渐失去它的势头,而民间的通俗道教仍然十分活跃。
(5)进入清代,由于统治者转而重视佛教,道教势力逐渐衰微。
2.道教宗派
道教因产生的渊源不同,内部早分化成两大派:丹鼎派和符箓派。但这两派不过是就其宗教活动形式不同而做的区分,各派并无严密的组织系统。
丹鼎派:由方术发展而来,以炼丹取药、祈求长生成仙为其特点。
符箓派:由巫术发展而来,以鬼神崇拜、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为其特点。
远在南北朝时,道教已形成楼观派、茅山派、上清派、灵宝派等,与天师道一并流行。
楼观派:以起于楼观台(今陕西省周至县)而得名,相传创于三国,盛于北魏,经历代流传,到元代并入“全真道”。这一派内外丹兼修,又以符箓召神驱鬼,为人治病。为了与佛教对抗,该派极力主张“老子化胡”说,认为老子出关教化胡人才形成佛教。
茅山派:以茅山(今江苏省句容市)为其修炼地而得名,主要以符咒降神驱鬼,也兼修炼丹术和导引术,到元代归入“正一道”。
上清派:由传授《上清经》而得名,成于晋末,历代流行,元代归入“正一道”。这一派主张存思内修,不重视炼丹。
灵宝派:因传授《灵宝经》而得名,由葛玄、葛洪创立,甚重斋法仪规,南朝道士陆修静以此为主,改革道教,创立南天师道。南、北天师道在发展中逐渐合流,到元代形成比较统一的正一道。至此,正一道与金代创立的全真教,成为长期并行的两大教派。
正一道:是以天师道为主,融合上清、灵宝、茅山等派形成的一大教派,保留了符箓派的许多特点。该派以江西的龙虎山为传道基地,历代天师均为张道陵后裔,唐宋以来,受到皇室尊崇。元大德八年,第38代天师张与材受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箓”。这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天师世袭,明代很盛。
全真道:创于金代,其创始人为王重阳,号“重阳子”,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不重符箓,也不烧炼,专重养生修性,但道士必须出家。至元代丘处机掌管全国道教,全真教获得巨大发展。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于西域雪山召请丘处机,封为“长春真人”,赐号“神仙”,居北京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掌管全国道教,其西行事迹,由弟子整理为《长春真人西游记》。
14.道教文化与道教胜迹
1.道教文化
道教信仰主要来源于道家思想和古代神话,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儒家思想和佛教精神,构成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给予了巨大影响。
首先,道教的某些活动包含了一定的科学精神,因而对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某种贡献。如炼丹,实开中国冶炼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先河,火药的发明与利用即与此有关;采药治病,促进了中国医药的发展。
其次,道教的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是今天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的直接来源,其养生理论仍是当今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第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道教的成仙思想和仙界构想,刺激了作家和艺术家们的想象力,丰富了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李白是最突出的代表,而《封神演义》、《西游记》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八仙故事”等,都直接以道教神仙活动为题材。
第四,在民间习俗方面,不少传统节日渗入道教内容,许多道教神仙如玉帝、王母、文昌帝君、关圣帝君等在民间有普遍信仰,给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以深刻的影响。
2.道教胜迹
道教的胜迹也遍布天下,数量仅次于佛教。因道教早期不设神像,到宋代以后才普遍供奉,所以道教造像和道教石窟十分有限,艺术水平也不如佛教。
① 道教一般把位于陕西省周至县的楼观台当作最早的也就是第一座道观,相传是老子于函谷关讲《道德经》
② 太清宫,在河南省鹿邑县,是老子故里,东汉桓帝时开始修建道观,宫内尚存唐玄宗所书《道德经注碑》。
③ 天师道历代天师道场是上清宫。
④ 全真道第一丛林是北京的白云观,庙为唐代始建,金代称太极宫,元代因丘处机在此掌教,改为长春宫,明代改现名。另外还有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
⑤ 道教名山很多,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
⑥ “第二小洞天”的泰山
⑦ “第四小洞天”的华山
⑧ “第七洞天”的罗浮山
⑨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皇家家庙) 安徽齐云山(与碧云齐) 江西龙虎山(道陵炼丹)四川青城山(青城天下幽)
⑩ 武当山旧称“太和山”,山顶有全国最大的铜殿。
我国最大的道教石雕:清源山老君岩
15.伊斯兰教
1.介绍
(1)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中国又叫回教、天方教、清真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朝拜中心是麦加的克尔白庙。
(2)所谓“伊斯兰”,是阿拉伯文“顺服”的意思;“穆斯林”是阿拉伯文“顺服者”的意思。
(3)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后来流行于亚洲大陆和非洲的大片地区。尤以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为盛。
(4)创始人为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初步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大国。
2.教义:
伊斯兰教的教义集中在该教信奉的《古兰经》里,认为安拉是唯一的神等,反对多神信仰。
3.五功
·伊斯兰教的拜功每天要礼拜五次,分别叫作晨礼(日出之前)、晌礼(午后)、晡礼(午后四时)、昏礼(日落以前)、宵礼(晚上)。
·每星期五午后在清真寺作集体礼拜,称为聚礼。
·在礼拜前,都要沐浴净身,以示涤罪,洗全身为大净,一般在参加聚礼前进行;洗身上某些部位为小净,一般在举行小礼拜前进行。
·斋功指除了病人、孕妇、婴儿、旅行者和作战士兵外,都必须在每年斋月,即回历九月,把斋一个月,从凌晨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和房事。
·朝功指身体建康和有经济能力的教徒一生中要去麦加克尔白神庙朝觐一次,朝觐活动在回历12月上旬进行,最后一天正好是宰牲节。
4.禁忌:
教徒要食清洁物,禁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等。
5.三大节日:
开斋节(回历10.1)、古尔邦节(回历12.10)下、圣祭(回历3.12)
6.伊斯兰教的宗派斗争
伊斯兰教一般来说分为两大对立派,即逊尼派和什叶派。
(1)逊尼派
伊斯兰教把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称哈里发。最初有四大哈里发,即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
阿里。这四人中,只有阿里与穆罕默德一样出身于哈希姆家族。逊尼派认为,四大哈里发都出身于古莱氏部落,都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因而落得历代哈里发的支持,成为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一个教派,中国穆斯林也属此派。
(2)什叶派
被视为异端教派,在伊斯兰教的历史上,什叶派一直受到逊尼派的镇压和打击,其内部也因主张各异而形成不同的派系,它主要在也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流传。
7.在中国的传播
在中国,伊斯兰有新老两派之分,两派并无多大差别,都遵循伊斯兰教规,重视伊斯兰教的习俗,只是新派强调革新,主张“中阿并重”的经堂教育。此外,在新疆地区曾有过白帽回(白山派)和黑帽回(黑山派)之分,20世纪初已湮灭。
何时传入:约在唐代
唐宋时期:来华的阿拉伯商人增多,在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中起桥梁作用。
元代:元时回回遍天下
明代:回族已形成民族共同体,伊斯兰教已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成为中国宗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番坊”:来华的阿拉伯商人侨居在中国的京城和沿海城市,由于信仰伊斯兰教,需要经常做礼拜,就比较集中地住在一处,形成所谓的“番坊”。
8.伊斯兰教胜迹
(1)现存伊斯兰教胜迹有四大清真寺,分别是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扬州仙鹤寺,杭州凤凰寺
(2)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是新疆喀什市的艾提尕清真寺,是清代的建筑。
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是西安市的化觉寺,其建筑风格完全采用中国的宫殿式。
(3)此外,北京牛街清真寺、宁夏同心清真寺、上海松江清真寺、山西太原清真寺等都比较古老和著名。
9.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
一、伊斯兰教的传播影响了中国的民族成分,促成了回族的形成和各民族间的融合。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回族已在全国所有民族中占据第三位。他们与汉族杂居,使用汉语言文字,与汉文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但又保持了伊斯兰教的许多习俗,并因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而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少数民族发生了一定的文化联系,在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中起到特殊的作用。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明代大航海家郑和就是云南回族人。
二、随着阿拉伯人的东来和伊斯兰教的传入,阿拉伯文化也进入中国,其中最重要的如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都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如回回历,从元代到清代沿用达四百余年,实际上它是阿拉伯地区使用的太阳历,专供农民耕地之用。元代采用以后,对中国的历法改革起了重要作用。又如我们常用的阿拉伯数字等,书写和计算都比较方便。
三、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地处欧亚大陆之间,是东西方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我国的造纸术、炼丹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发明创造,都是由阿拉伯商人带回阿拉伯,然后才传到欧洲。这些交流活动,虽然都是商人进行的,但也同伊斯兰教的流传有关。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果,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内涵。
16.基督教
1.产生
创始:基督教大约在公元1世纪中叶产生于奴隶制罗马帝国(巴勒斯坦),是罗马帝国时代奴隶制压迫的产物。
信仰:耶稣基督(耶稣出生在一个木匠的家庭里)
主要来源:①流传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的犹太教,信奉雅赫维(即基督教所说的“耶和华”)为“独一真神”,并相信他作为救世主将降临人世,拯救人类。
②吸收了当时流行的天堂、地狱、灵魂不死等迷信观念和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宣扬的忍耐、弃世、禁欲等说教。
2.重大事件
前言:基督教的初期可以说是被压迫者的宗教。但随着它在群众中的传播,一些富有阶层逐渐加入,他们宣扬顺从忍耐,祈求死后从上帝那里得到报答,其主旨逐步适合了统治者的需要。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的军事统治者君士坦丁颁布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肯定了基督和圣父(天主)的同体信仰,加强了教会和主教的权力。
公元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干脆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同其他宗教一样,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西部的罗马和东部的君士坦丁堡两个中心。东西教会为了争权夺利和保持自己的地位,长期进行激烈的斗争。
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分裂后,基督教也于公元1054年分裂为两派:以罗马教皇为首的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和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为中心的希腊正教(即东正教)。
中世纪的基督教完全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从11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就是由罗马教廷号召和发动的侵略战争。罗马教廷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禁止人民的思想自由,敌视科学研究,对所谓的“异端运动”采用了非人道的镇压手段,并于公元1183年设立“宗教裁判所”作为宗教法庭。
16世纪,德国人马丁·路德率先举起宗教改革的旗帜,反对罗马教皇的封建统治。德国农民思想家闵采尔与之呼应,掀起了反教会的农民斗争。在这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下,代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基督教新教应运而生,并宣布脱离罗马公教(天主教),因其对罗马公教抱抗议态度,而称为“抗议宗”。随后,新教又分为信义会、长老会、圣公会、浸礼会、公理会等等。
3.基督教教义
(1)经典:基督教所依据的经典是《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前者是从犹太教继承来的,用古希伯来文写成,约成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内容主要是犹太人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神话以及犹太教的法典和教义;
后者是基督教自身的经典,用希腊文写成,约成于公元1世纪至2世纪,内容是基督教早期的活动和教义。现在通行的《新旧约圣经》是4世纪的定本,是糅合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各派主张的结果。
(2)教义
基督教的教义宣称上帝(天主)创造世界,上帝全善、全智、全爱,人民必须对他敬畏顺从,听他安排;它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反上帝禁令,偷吃禁果,造成“原罪”,因此必须忍受苦难,依靠救世主耶稣为人赎罪;如果顺从神的意志,死后将升入天堂,否则,就要受到末日审判,被抛入地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求教徒遵循“十诫”
(3)十诫:1)除上帝外,不信别的神;2)不造不拜偶像;3)不妄称上帝的名;4)守安息日为圣日;5)孝敬父母;6)不杀人;7)不奸淫;8)不偷盗;9)不作假见证;10)不贪恋他人的财物。
(4)七件圣事:1)领洗,入教仪式。2)坚振,坚定教徒的信仰。3)告解,教徒将自己的“犯罪”行为向神职人员表明,以示悔改。4)圣体,领食象征耶稣血肉的圣饼,以示获得耶稣的生命。5)终傅,教徒临死前由神职人员赐圣油,以示赦免一生罪过。6)神品,一种使神职人员神圣化的仪式。7)婚配,为教徒的婚姻祝福。新教的圣事只有两种:洗礼和圣餐。
(5)新教的圣事:洗礼、圣餐
4.基督教组织
(1)教廷
基督教的组织以天主教最为严密,其最高首领为罗马教皇,教廷设在梵蒂冈,采取封建集权制的组织形式,统治着全世界的天主教和教徒。
① 在有天主教的国家,还分成教省、教区,由神职人员进行管理。
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主要有:枢机主教(即红衣大主教)、首席主教、总主教、神甫(神父)、修士和修女等。
② 东正教教会在各国的组织是独立的,彼此间只有松散的联系,有一个不定期的东正教最高教会起协调作用,其主要神职人员有:牧首、都主教、大主教、主教、大祭司、祭司、修士等。
③ 新教的组织更为松散,神职人员的等级也比较简单,只有牧师和传道员。
5.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① 基督教传入我国是很早的,时间在唐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基督教的一支——景教,经由陆路从波斯传入我国,而后在唐政府的允许下开始传教,并且曾经“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一度很兴盛。但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时,一道被禁绝。
② 一直到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连续西征,沟通了东西交通,使景教在中国复活,也引进了罗马天主教,称为“也里可温教”,朝廷设崇福司掌管,教徒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元朝灭亡后,也里可温教也归于灭绝。
③ 至明代下半叶,基督教重新传入中国,其成绩巨大者当数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马窦。在他“习儒归汉”的影响下,天主教发展迅速。
④ 清代初年,清朝政府重用传教士,也推动了天主教的传播。随后,因罗马教廷在“中国礼仪”问题上的激烈争论,颁布了所谓“禁约”,引起清朝政府的不满,康熙皇帝下令禁止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但民间的信仰活动并没有完全禁绝。
⑤ 东正教在我国的传播,约在17世纪中叶。早在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前,东正教已在我国的境内有所活动。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沙皇俄国向我国派出了第一个传教使团。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中俄恰克图界约》签订后,该使团变为常设机构,加强了对华传教活动,势力扩展到华东、华北、西北各地,到1949年教徒已发展到数万人。
⑥ 新教传入我国在鸦片战争时期,始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秘书马礼逊来中国。公元1823年,他出版了汉文的《神天圣书》(即《新旧约全书》)。而后,随着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扩大,新教也获得迅速传播,其影响较大的宗派有路德宗、长老会、圣公会、公理会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考研经验
超级版主
0
关注
4
粉丝
5878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热门图文
24考研初试成绩查询时间公布了!
25考研 | 大盘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易上岸
重点来了,24汉硕自命题试卷拆封详解,考前
汉硕择校 | 保护一志愿的汉硕院校名单
2024年河南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冲刺班授课
2024年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冲刺班
热门帖子
资料下载
全国院校历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硕考研官方
资料下载
北京地区汉语国际教育考研院校真题下载
资料下载
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
精品课程
2024年子曰汉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
考研经验
急!报录比接近1:1的院校来了!快抢!
资料下载
华东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
考研英语
每日外刊 | 加拿大史上最大规模抗议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354+445考研真
排行榜
日
周
月
1
24考研初试成绩查询时间公布了!
再过4天同学们就要上考场啦!相信现在同学有点紧张又有期待~想着赶紧考完就可以解脱了
1151
0
2
25考研 | 大盘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易上岸
有人说汉语国际教育考研是天坑,其实这个专业一直都比较热门,很多人考,专业性强一点
1046
0
3
重点来了,24汉硕自命题试卷拆封详解,考前
试卷分发的流程 与高考不同的是考研初试的时候,同一个考场,公共课英语、数学和政治
1124
0
4
汉硕择校 | 保护一志愿的汉硕院校名单
25考研怎么择校?建议首选保护一志愿的院校!!!因此小编整理了保护一志愿的汉硕院校
1008
0
5
2024年河南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冲刺班授课
购买链接直达 24考研好课 推荐指数:★★★★★ 讲师:L学姐、W学姐 推荐语:针
1199
0
6
2024年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冲刺班
购买链接直达 24考研好课 推荐指数:★★★★★ 讲师:糖糖学姐、小鱼学姐 推荐
1382
0
7
2024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硕考研冲刺班授课计
购买链接直达 24考研好课 推荐指数:★★★★★ 讲师:小吴学姐 推荐语:针对大
675
0
8
24考研择校 | 考察客观题较多的汉硕院校
距离24考研初试已不足百天,有考研崽咨询有哪些考察客观题较多的汉硕院校,本篇小编就
805
0
9
2024年全国汉硕院校(全日制)招生人数排名
汉硕各院校的2024年招生简章发布后,大部分考研崽都在关注汉硕院校2024年的招生人数,
834
0
10
【24蓝宝书】201英语(一)考研初试考点真题
购书链接直达 #24版蓝宝书 推荐指数:★★★★★ 编者:直系学姐 推荐语:只针对英语
1101
0
1
全国院校历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硕考研官方
更多考情咨询/择校/专业课直系院校资料蓝宝书购买添加微信:K354445(点击标题查看)
57971
0
2
2024年子曰汉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
★子曰汉硕辅导优势★1.辅导针对性更强! 蓝宝书:子曰汉硕出版的汉硕专业辅导资料
15788
5
3
急!报录比接近1:1的院校来了!快抢!
大家都知道 考研的竞争现在是越来越激烈了 卷的程度可以说每年都在刷新! 考研人为了
14884
1
4
2024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培优全程班
01. 适报人群 1. 跨考无从下手,专业课零基础或基础弱。 2. 一战间歇性迷茫,毫无
9153
0
5
2022年子曰汉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QQ群合
本群只对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开放,免费给大家提供历年真题和专业课复习
8454
2
6
2021年全国地区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硕考
2021年广东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硕考研院校考情分析汇总 2021年北京院校汉语国际
8176
0
7
全国考研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硕考研免费
广东考研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汉硕考研免费试听课程 北京考研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汉硕考
8127
0
8
2023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
子曰汉硕教育一对一辅导是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而量身定制的,具备五大辅导方案:"科学检
7983
1
9
急救攻略!汉硕考研学会这些用模板也能拿高
最近,有同学问学姐有没有教案写作模板?如果你想考前背模板那你就错了 背模板根本就
7239
0
10
【两人拼团35.9元】汉硕考研精品小班火爆预
相对于英语和政治科目专业课的分数占据了考研的“半壁江山”因此更加需要同学们认真应
7179
0
1
24考研初试成绩查询时间公布了!
再过4天同学们就要上考场啦!相信现在同学有点紧张又有期待~想着赶紧考完就可以解脱了
1151
0
2
25考研 | 大盘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易上岸
有人说汉语国际教育考研是天坑,其实这个专业一直都比较热门,很多人考,专业性强一点
1046
0
3
重点来了,24汉硕自命题试卷拆封详解,考前
试卷分发的流程 与高考不同的是考研初试的时候,同一个考场,公共课英语、数学和政治
1124
0
4
汉硕择校 | 保护一志愿的汉硕院校名单
25考研怎么择校?建议首选保护一志愿的院校!!!因此小编整理了保护一志愿的汉硕院校
1008
0
5
2024年河南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冲刺班授课
购买链接直达 24考研好课 推荐指数:★★★★★ 讲师:L学姐、W学姐 推荐语:针
1199
0
6
2024年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冲刺班
购买链接直达 24考研好课 推荐指数:★★★★★ 讲师:糖糖学姐、小鱼学姐 推荐
1382
0
7
2024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硕考研冲刺班授课计
购买链接直达 24考研好课 推荐指数:★★★★★ 讲师:小吴学姐 推荐语:针对大
674
0
8
24考研择校 | 考察客观题较多的汉硕院校
距离24考研初试已不足百天,有考研崽咨询有哪些考察客观题较多的汉硕院校,本篇小编就
805
0
9
2024年全国汉硕院校(全日制)招生人数排名
汉硕各院校的2024年招生简章发布后,大部分考研崽都在关注汉硕院校2024年的招生人数,
834
0
10
【24蓝宝书】201英语(一)考研初试考点真题
购书链接直达 #24版蓝宝书 推荐指数:★★★★★ 编者:直系学姐 推荐语:只针对英语
1101
0
作者专栏
考研经验
汉硕考研
子曰汉硕刘老师
汉硕考研经验
admin
关闭
站长推荐
/3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专业课辅导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一大波专业课辅导班试听课时免费试听~
查看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辅导蓝宝书系列(不断更新中,现在购买可享有全年更新) ... ...
我们保证每本蓝宝书都出自于本届报考汉硕高分录取准研究生和在读汉硕研一成绩拔尖学姐学长编写!
查看 »
【公告】子曰汉硕教育诚邀汉硕各院校考研精英加入我们辅导团队!!! ... ...
想不想为考研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自己也能积攒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实现经济独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累工作经验从这里开始。
查看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