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干货分享] 【汉硕考研】现代汉语语法必看考点

[复制链接]
考研经验 发表于 2023-4-7 09: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和虚词
  •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 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效率、品德、;
  •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 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 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 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 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 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 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 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
  • 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 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 “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 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 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 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 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 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 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 表概数:几、许多;
  •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 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 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 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 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 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 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 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 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


代词的语法特点:
  • 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 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 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 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 表示范围: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 表示语气: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却、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
  • 表示否定:不、没、没有、别;
  • 表示时间:刚、恰好、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
  • 表示程度: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
  •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副词的语法特点:
  •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 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 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
  • 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 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 表时间:在、于、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
  • 表处所: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
  • 表排除:除、除了;
  • 表对象、范围: 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
  • 表方式、手段: 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
  • 表目的、原因:为、为了、为着、因、由。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 结构助词:的、得;
  • 动态助词:着、了、过;
  •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
声音的词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
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
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 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 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 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 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 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 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 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 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 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 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 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词组。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
  • 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 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
  • 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 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 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 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
特点:
  • 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 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 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 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 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 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
特点:
  • 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 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 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
  • “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 “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三、单句
(1)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 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量、数量等;
  •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2)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3)分析步骤:
  • 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 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
  • 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
  • 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
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
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
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再划分句子成分。

四、句子分析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Ⅰ.写人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Ⅱ.写物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 捉鱼
主谓宾
例:一只小猫 ‖ 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谓 宾

(3)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 ;
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示例及练习部分、一词性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852056949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1242041897@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