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汉硕知识] 古代汉语重难点讲解3

[复制链接]
子曰汉硕刘老师 发表于 2022-1-4 16: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子曰汉硕刘老师 于 2022-1-4 18:01 编辑

十五、几种修辞表达方式

1用典:

    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语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叫用典。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种用法的好处是含蓄,增强表现力。缺点是时间过久,后人难於理解;有时随意割裂拼凑,以至形成一种生造的畸形词语。


    2、委婉:


    不把表述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地把话说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这就是委婉。古书中常见的委婉手法有:(1)使用谦敬语。如对己表谦的有“仆、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谷﹑寡人”等谦称来代替第一人称。对人(特别是皇上)用“左右﹑足下﹑先生﹑执事﹑陛下”来代替第二人称。(2)避讳语。就是对要说的事加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如“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3)迂回语。本来想说甲事,却偏要说乙事,转弯抹角,话中有话。这就是迂回语。在外交辞令上多使用。


    3、分承:


    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做并提。如“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句中“耳目聪明”形式上是一个主谓结构,其实是“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分承而来。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文紧凑,但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4、共用:


    在行文中,两个相连接的词或词组共用某一个或必个词语,换言之,同一个或几个词语在组合搭配的关系上是兼管着两个相连的词或词组。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共用。如:“今君有区区之辞,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中“拊爱”和“子”这两个动词共用“民”这个宾语。


    5、复合偏义:


    把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在表义上只睛一个词起作用,另一个词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复合偏义。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只有“异”义,“同”不表义。


    6、互文见义:


    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相同(或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用权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互文见义,(简称互文、互言﹑互备﹑互体﹑参互)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凉的江水和沙滩。


十六、古书的注解


    1注解古书的工作开始于汉代。


    古书的基本体例:有传﹑注﹑笺﹑诂﹑解﹑章句﹑音义﹑正义﹑补注、集注﹑集解﹑集释等。
    大致类型有:(1)传注体:用以解释古书正文,(2)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文,这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注解,叫做“疏”或“正义”。(3)集解(集注﹑集释)体:在同一本古书下注各家注释,再加上自己的注解,成为集注或集解。


    2、《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的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东汉郑玄的《毛诗》,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又叫《释文》),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需要注意的是,毛传、郑笺,当时都是有特定含义的,“传”指阐明经义,“笺”有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来,使可识别。


    3、古书注解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解释词义(2)串讲文意(3)释词并串讲,这是头两种方法的同时使用(4)通释全文大意。如汉赵歧注宋孙奭疏的《孟子章句》。


    4、古注中的“章句”体,着重於串讲和提示文意。不仅串讲文句大意,还往往把文章的段落大意归纳出来,《孟子章句》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是通释全章正文的大意的。“集注体”的古注有时也这样做。


    5、古注的常用术语:


    (1)“曰﹑为﹑谓之”: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用法是“解释语+‘曰﹑为﹑谓之’→被解释语”。如“豕一岁曰豵”,“豵”是被解释语。
    (2)“谓”: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偶尔有用“谓”辨析相关相类的词语的意义差别。如“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3)“犹”:被释语在前,解释语在后。使用这个术语大致有四种性质:用同义(包括近义)词来解释。如“同犹俱也。”用远引申义来解释。如“老犹敬也,幼犹爱也”。以今语释古语。“谁为,犹为谁也。”以常用字释非常用字。如“直犹但也。”
    (4)“貌,之貌”:都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於“……的样子”。如“莞尔,小笑貌”。
    (5)“辞(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古注中使用这些术语,大都是用来说明某字是虚词(主要是指语气词)。如《诗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毛传:“思,辞也。”意思指“思”是虚词。


    以上的几个术语,都是单纯用来释义的。


    (6)“之言﹑之为言”:一般都是声训,即用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目的在於探求事物的命名之义或同源词,并不是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具体表达义。如《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也。”古注中也有用“之言”来解释用字通假现象的。如《诗经》:“既敬既戒,惠此南国。”郑笺:“敬之言警也。”


    (7)“”:是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用来串讲正文。如《诗经》:“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毛传:“言黽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8)“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说明通假,即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读为伸”,“巨,读曰讵。”,“倍读曰背”。


    (9)“读若﹑读如”:主要用於注音,起标明音读的作用。如“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注意】“读为”、“读曰”与“读若”“读如”的区别在于:前者必然是用本字破假借字;后者一般是用于注音,但有时也是用本字来破假借字。


    (10)“如字”:用於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如:《礼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陆德明《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意思是“前面的‘恶’字反切音是乌路,(即取‘乌’的声母路的韵母,读。)。后面的‘恶’,读它通常的音。……前面的‘好’,读‘呼报’反切出来的音,后面的‘好’读它通常的音。”
    “读破”: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的时候,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叫做读破,如‘长幼’的‘长’不读cháng而读zhǎng,‘喜好’的‘好’不读hǎo而读hào。zhǎng、hào的音叫做破读。读破了的字叫破读字。


    (11)“当为﹑当作”:用来改正古书中的误字。如《周礼》:“诵四方之传道”。郑玄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

    (12)“衍﹑脱”:“衍”是用来说明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脱”是用来说明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真题】下列哪些词应读“如字”和“读破”,一一指出,并标注现代汉语拼音。


(1)是其为人也,有食者亦食,无食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2)故王之不王《孟子•梁惠王上》
(3)学学半。《礼记》
(4)谁为为之?孰令听之?《报任安书》
(①谁为为之,谁言听之。②大王为之。③化而为鸟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十七、古书的标点


    1、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用“。”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间停顿的标记,叫做“句读()”。刻书附有句读,是从宋代开始的。
    2、古书标点的注意事项:(1)注意正确地点断句子。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各自成立。句句可以讲通。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2)注意引语的有无和起迄,注意使用引号。(3)注意句子的结构层次。
    3、古书标点致误原因:(1)词汇方面,(2)语法方面(3)音韵方面(4)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十八、古文今译


    1近代学者严复概括归纳了三项翻译原则
“信﹑达﹑雅”。“信”指译文要忠实於原文的意思,要准确:“达”指译文的表达要通顺﹑晓畅。“雅”指译文的语言要典雅,能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
    2、今译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1)每个句子中的各个词都必须力求在译文中得到落实,能对译的应做到一一对译。(2)在句法结构和词序方面,应尽可能对照原文进行直译。凡古今不同的语法形式如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特殊词序﹑特殊的词组结构及习惯格式,则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予以转换。(3)对古文中所用修辞手段和古代文化专有名词,今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4)译文忠实反映原作品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真题】把《荀子•天论》中的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A.古今字B.通假字C.“是”的性质D.“之所以”的性质E.“敬”的义项F.词类活用(40分)(2004)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


【真题】准确翻译下列句子,给读破字注音。15分(2009)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论执政之善否。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耶?

【真题】标点短文,翻译,找出词类活用。15’(2008)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己


十九、古今语音的异同


1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都在变化。与词汇相比,语音的变化相对要慢一些。但古今对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古今语音每个音节都可分成声韵调三部分。


2、按照传统的说法,有所谓的36个字母,字母实际上就是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因此找了36个汉字来作声母的代表。36个声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宁,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牀审禅,来日。这36个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的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只有上古的声母系统,初步研究有32个。


2、古韵和今韵的不同:


(1)从诗歌的韵脚看古今韵的不同。(2)从联绵词的读音来看,古今韵不同。古代的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仍然是叠韵的情况居多。但是也有一些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已经不成叠韵了,这正是反映了语音起了变化,古韵和今韵是不同的。


3、联绵词:


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又称联绵字。特点是两个音节,一个词素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拆开后各个部分没有意义。如:匍匐﹑滂沱﹑囫囵﹑蟋蟀。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又大都具有双声和叠韵的关系。双声:即声母相同。叠韵即相同。(识别课本中出现的连绵字)


4、古今声母的不同:


也可由联绵词反映出来。古双声的联绵词在今音读来还是双声的占多数,但是也有小部分却因字音的变化而不再构成双声关系了。


5、古今声调的变化:


中古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类。从元代以后,北方话中不仅入声韵消失了,而且入声调也转入了其他的声调。6明末杰出的古音学家陈第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真题】请写出《切韵》有多少韵部,平水韵有多少韵部,并说明《切韵》是如何归纳为平水韵的。(10分)(2005)答案:《切韵》共206部,平水韵106部。《切韵》的206韵分的太细,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音,不便于押韵,所以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代,平水刘渊索性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有减为106韵,这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就叫做“诗韵”。

【真题】写出三十六字母,并按照发音部位分类(10分)(复试)


二十、《诗经》的用韵


1、韵母:是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2、:指主要元音和韵尾。韵头不同的字如干、餐、檀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3、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是位于句尾,习惯叫做韵脚
4、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5、韵部:是指互相押韵的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于同一个韵部
6、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古韵是根据《诗经》的用韵情况、先秦别的诗歌韵文和散文中的韵语和谐声偏旁整理出来的
7、先秦古韵分30部,同部相押韵,不同部就不相押韵。也有合韵的情况,就是邻近的韵互相通押:非入声韵和入声韵通押,韵母近似通押。
8、《诗经》的韵例:
(1)从位置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2)从韵数来看,可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
(3)从韵脚相互距离看,可分为三种:a 句句押韵;b 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此外还有首句入韵,第三句以后才是奇句不押韵;c 交韵,就是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9、《诗经》用韵特点:
格式多样化。因为它是民歌或模拟民歌的诗体;民歌是随口唱的,随口用韵,随时转韵,也就是所谓的“天籁”。但是《诗经》最主要的格式只有隔句押韵的句尾韵和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这也是后代诗歌押韵的准绳。


10、叶韵:六朝时,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于是认为某字该改读为某音,这就是所谓的“叶韵”或称“叶句”。但是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语音是发展的,古今的语音并非完全相同。


二十一、诗律
1、律诗最终完成於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之手。
(1)古体诗: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古体诗。
(2)今体诗:严格按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今体诗(或近体诗)。
2、近体诗的形式特点:在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四个方面都有许多讲究
(1)句数:是固定的,规定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还一种长律,又称“排律”,以五言为常,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也有超出此数的。这种排律是律诗的重复扩展,只能看作是律诗的变体。
(2)押韵:近体诗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A位置:a每联对句的尾字;b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偶句一定要用韵。B特点:a用“平水韵”的106部为用韵标准;b一般押平声韵;c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即不能出韵;d不能转韵。
(3)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最主要的特点。平仄是对四声的分类,“平”指平声(阴平、阳平):“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对现代汉语来说,“平”也是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去声。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到现代汉语的“四声”里去了。
(4)讲究对仗:诗词创作中的对偶叫对仗。a律诗的首尾联可对可不对,颔、颈二联必须对仗。b词义的对待是对仗的形式要求。c绝句不要求对仗,使用对仗时,大多数在前面一联。d对仗原则: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词义(内容)相对。


3、绝句:“绝”是断绝的意思,绝句即截取律诗任何相邻的两联而成。


4、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五言诗:A仄仄-平平-仄,a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
七言诗:A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
5、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6、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称做“对”;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称作“粘”。不符合“对”的规则的叫“失对”;不符合“粘”的规则的,叫“失粘”。
7、用“粘”“对”和用韵规则,可以从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得出以四种不同平仄格式的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甲、五律仄起仄收式(七律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五律仄起平收式(七律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丙、五律平起仄收式(七律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丁、五律平起平收式(七律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只要把四种平仄格式记住,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律就能推出。


8、“犯孤平”:对B型句,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字,除了韵脚之外,就再没有平声,称作犯孤平。具体说来(仄仄)平仄仄平不能变成(仄仄)平仄仄平。


9、拗救: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拗救。


拗救的几种方法:
(1)孤平自救:在B句中,为避免犯孤平,将第三字(指五言的,七言的就加二字,是第五字。以下同)改为平声字,即平平仄仄平改为仄平。我们称它为“B1拗3自救”。
(2)特种拗救:对b句型来说,句3拗4自救。五律的平平平仄仄变为平平仄平仄。
(3)对句拗救:a句4拗,B句3救,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或者a4拗,B1拗B3救。即“仄仄平仄,仄平。” 还有可以是a句3拗,B句3救,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10、近体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但这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对B型句(仄仄)平仄仄平来说,五律的第一个字和七律的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声,否则犯孤平。对于A型句(平平)仄仄平平来说,五律的第三个字和七律的第五个字不许是仄声,否则变成了三平调,而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形式。


11、如何分析近体诗的平仄:


(1)找出入声字(一般考试卷上都给注明)。(2)逐字画平仄。(3)根据首句第二字和尾字的平仄,确定属哪种格式。如“五律平起平收式”。(4)写出平仄谱。(5)将诗的平仄与标准谱对照,把不合谱的字上画圈。(6)看是否有拗救现象。


12、近体诗对仗的种类:


(1)工对:同一词类中分门别类很细微,如人名对人名,色对色,数词对数词等。(2)宽对:只要求词类相同。(3)借对:借音借义。


【真题】如果让你作一首古诗,要求是平起平收的七言律诗,请按照粘和对的原则,写出你这首诗的平仄格式。(可用“—”代表平声,“|”代表仄声)(10分)(2005年)
提示:本题考察的是关于古诗格律的知识,本人认为,在古诗格律中,最重要的是先要记住四种大类,也就是书中说的A,B,a,b四类,它们是回答格律知识的基础,下面就结合这道题说一说:
在五言中,平仄是这样的:A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
而对应的七言,则是在前面加上相应的“平平”或“仄仄”即可,无须再背。
A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
知道了这些,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找到相应的平起平收式的句子(A式),其他的句子按照粘对规则写出来就行了。


答案:(答案错误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2、格律分析(逐字标出平仄,同时说明拗救)
陆游: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平平仄仄仄平平
太息然未勒铭。仄仄平平仄仄平
老子犹堪大漠,仄仄平平仄仄仄
诸君何至泣新亭。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身报有万死,仄平仄仄仄仄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平仄仄平平仄平
记取江湖船处,仄仄平平仄平仄
卧闻新雁落寒汀。仄平平仄仄平平


拗救说明:“有万”拗,对句“无”字自救;“向”拗,本句“无“字自救。”船“拗,”泊“救,本句自救。


二十二、词律


1、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别名之一叫“长短句。
2、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3、词牌:词调的名称叫词牌。(1)由於后来词调失传,加上词与音乐的逐渐分离,词牌的作用仅止於规定字数﹑句式﹑平仄和用韵了。(2)词牌有些原先就是词的题目。(3)同调异名:是同一词牌具有两个以上的别名;(4)同调异体:是指同一词调有几种别体。
4、词谱:是词调所包含内容的具体描写。
5、词的用韵:词人所遵循的还是“平水韵”。词的用韵都是词调所规定的,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一韵到底。(2)同部换韵(3)平仄换韵。有二种情况:一是换韵只是规定声调,对韵部没有什么要求。二是换韵后又回到原韵。
6、词的平仄和句式:词对平仄的要求比近体诗更为严格。词是“字有定声”,有的地方规定必平必仄,不能通融。



【码上添加学姐获取最新考研资讯】

微信号 :18520569495
新浪微博:@汉硕考研院
汉硕考研QQ交流群:10633539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852056949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1242041897@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