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曰汉硕刘老师 于 2021-6-19 16:38 编辑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因为春天的气温升降不定,需要靠增减衣物来平衡人体的温度,才不会受到杂病的困扰。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
现在,虽然春天已经过了一半,但气候却是乍暖还寒,前两天还暖阳高照,这几天又阴雨绵绵。
气温变化大,过早的脱掉棉衣,身体难以适应温差,会使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的疾病。
“春捂秋冻”最重要的原则,是不“捂”不行,“捂”过了也不行。
天气变暖,就早早地脱去棉衣,容易患上风寒感冒;穿太多又怕捂出汗,更怕捂出湿疹。
因此,把握“春捂”的度就十分重要。
那么,科学“春捂”,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点呢?
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
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 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
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
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初春气候变化大,即使气温已经比较暖和,但人体内的阳气多数未能及时生长、发散出来。
当遇到气温骤降的天气,抵抗力较弱的人就会容易患上感冒。
因此,在初春时节要更加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掉防寒衣物。
尤其在清明节前,都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有意捂着一点,慎防“倒春寒”。
进入清明后,随着春雨的降临,气温会逐渐平稳回升,此时可以视天气变化,适时减少衣物。
“春捂”并非是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为好。现代医学认为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易受寒冷侵袭。
因此,“春捂”应重点做好手腕、腰部、肚脐、小腿及双脚保暖。
厚裤和厚袜不可过早减去,并常用热水泡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
此外,初春时节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
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4.拥抱春天
“春捂”不仅捂身子,也要“捂”心灵。
怀抱大自然中春的气息,别让这生机盎然的难得美景,流失于不经意间。
同时,别忘了向身边一直陪伴着你的人们,送去春的问候与关怀:
吹一阵春风,让百花盛开;降一场春雨,让万物复苏;耀一分春光,让春意浓浓;谱一曲春歌,让希望发芽;送一份春福,让情谊芬芳。
【码上添加学姐获取最新考研资讯】
微信号 :18520569495 新浪微博:@汉硕考研院 汉硕考研QQ交流群:1063353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