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本特征
| 含义
| 启示
|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 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语言中的音和义的关系也完全是“约定俗成”的,是由社会习惯而定的。但是符号一经社会约定,就有强制性,社会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不能变更。
| 1)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2)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四要素及其相关系统;3)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 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和言语区别: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常指作为社会惯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个人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应用,即是运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具体的话语。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通过言语来体现,平常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具体的言语。
| 1)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只有通过言语才能学会语言。2)从言语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当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
|
语言有生成性
| 可以用有限的语言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
|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乔子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2)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交际双方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言语活动进行表达和理解
| 1)交际工具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为了掌握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语言课就要充分体现工具课、技能课的特点。
|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 分为技术思维、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
| 1)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2)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中要尽量用汉语进行教学,要求学习者用汉语来理解和表达,尽可能不借助于母语或媒介语。
|
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 语言大体是按民族来划分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形成了语言的不同特点。
| 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独特生理基础。
| 语言是人类(发达的大脑和完善的发音器官)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 1)语言是可以学会的。2)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到语言学习。3)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有很多共同之处。
|
名称
| 时间
| 内容
| 人物
| 优缺点
|
历史比较语言学
|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性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把语言当做知识来研究、比较。
| 1)最初是英国学者琼斯于1786年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2)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为: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3)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施莱赫尔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4)19世纪下半叶“新语法学派”主张对语言变化的研究必须强调语言使用者个人言语的特点,并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提出新的原则。5)德国学者洪堡特被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就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精神以及语言类型学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以后的索绪尔、乔姆斯基等人有一定的影响。
| 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缺点:单纯地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识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
转化生成语法
|
| 该派认为语言学应该研究的是能使人掌握语言的规则体系、说出无限话语的人类的认知结构中的语言能力。反对只以人们的实际话语为研究对象,以语言的描写和分析为目的。把语言看做是人的一种能力
|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诞生。一)他提出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二)他还提出“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的假说、“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
| 它的出现,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缺点:只研究语言能力,而把语言使用和语言功能排除在语言研究之外。
|
功能主义语言学
| 60年代、70年代
| 标志着语言研究的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中心在欧洲把语言看做是一种社会现象。
| 代表人物有英国韩礼德、法国马丁内。在对语言的系统和结构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从功能角度研究语言着重探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研究语言如何使用,分析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语言功能与语言系统的关系。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系统语法”为框架论述语言功能。
| 这一理论影响力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
|
教学模式
| 定义
| 代表人物
| 过程
| 主张
| 评价
|
传授式
| 在教师主导下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模式
| 捷克: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
| 观察—记忆—理解—练习
|
| 是传统的模式,也是迄今影响最大的一种模式,体现了教学过程从教师和书本获得间接经验的根本特点,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学生能比较快捷地获得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缺点是容易造成注入式、满堂灌的弊病。
|
活动式
| 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进行探究的学习模式
| 美国:杜威
| 设置问题的情景—确定问题的性质—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检验与评价
| 强调通过活动单元在学生自己的有计划的活动中进行教育,是对传统的系统传授书本知识的否定
| 指出了传统派存在的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混淆了学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区别,有很大的片面性。
|
发现式
|
| 美国:布鲁纳(“学科结构论”和“发现学习论”
| 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
|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结构,同时又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 极 性 和 主动性,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自己发现规则、原理。
| 既吸取了传统派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和教师引导作用的长处,又吸取了活动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的特点,有较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
发展式
|
| 前苏联:赞科夫
|
| 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智育的过程,而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 突破了教学过程仅仅局限于智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强调德智美体的全面教育与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