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汉硕知识] 中国文学史:第六章 《长生殿》

[复制链接]
子曰汉硕刘老师 发表于 2021-9-15 12: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六章 《长生殿》

与前代同题材的作品相比,《长生殿》具有两方面突出特点:一是作品以情为中心,并将情从故事中抽象出来,使之作为具有普遍意义和超越生死的力量来歌颂。二是将李杨爱情故事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

第一节 洪昇的生平与创作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仕宦之家,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在仕途上无所成就。中年寓居北京,横遭家难后,贫困潦倒。他早有文名,作品除《长生殿》外,还有杂剧《四婵娟》及诗集《稗畦集》等。《长生殿》无疑是洪昇一生最著名的作品。

《长生殿》的写作时间长达十多年,第一稿:《沉香亭》;第二稿:《舞霓裳》;第三稿:《长生殿》。三易其稿,最终完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名震京城,洛阳纸贵,“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蓄家乐者攒笔竞写,转相教习,优伶能是,升价什佰”(吴野凫《长生殿》序)。但洪昇得名于《长生殿》,也得罪于《长生殿》。《长生殿》完成后的第二年八月,洪昇与赵执信等人宴饮观剧,因其时佟皇后丧服未除,被人告发,赵执信被罢官,洪昇被国子监除名。

第二节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长生殿》写的是李隆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题材并不新颖。李杨爱情故事,自中唐以来,就是文学家们喜欢描写的题材,所以相继出现了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乐史的《杨太真外传》、白朴《梧桐雨》、吴世美《惊鸿记》等著名作品。与前代同题材的作品相比,《长生殿》具有两方面突出特点:一是对情作了最大限度的强调和表现。作品以情为中心,并将情从故事中抽象出来,使之作为具有普遍意义和超越生死的力量来歌颂。在这一点上,它与《牡丹亭》类似。《长生殿》第一出写道:“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这一段话可看做对《长生殿》创作意图或主题的表白。二是将李杨爱情故事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除了批评唐明皇失政,寄寓“乐极哀来,垂戒来世”之外,还突出了个人命运被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的哀伤。这样,就使《长生殿》成了一部以写情为主,兼寓政治教训和历史沧桑感的作品,使爱情主题富有沉郁的历史感。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是极能打动观众的,这便是《长生殿》能够在当时激起人广泛共鸣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节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长生殿》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首先,在结构上,《长生殿》长达五十出,场面壮观,情节曲折,但组织得相当严密。《长生殿》所写的内容很广,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也很多,但能够紧紧围绕李杨爱情这一主线展开情节,按与主线关系的紧密程度组织材料,所以,基本上做到了不枝不蔓。这对于一部大型作品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写实的上半部与写幻的下半部,能相互依存,互相呼应,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的独特匠心。其次,它曲词优美,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洪昇本是诗人,他实际上是将《长生殿》作为诗来写的,一支曲就是一首诗,因此该剧语言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色彩极浓。例如《闻铃》一出中唐明皇的一段唱词:“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写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抒发了唐明皇失去杨贵妃后内心的极度痛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类似的例子在《长生殿》中俯拾即是。第三,在人物刻画上,《长生殿》成功地刻画了唐明皇、杨贵妃等人物,即使是一些次要人物,性格也比较鲜明,如郭子仪、雷海青、李龟年等。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有鲜明的倾向性,人物形象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与爱憎。



【码上添加学姐获取最新考研资讯】

微信号 :18520569495
新浪微博:@汉硕考研院
汉硕考研QQ交流群:10633539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852056949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1242041897@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