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汉硕知识] 《语言学纲要》复习问答(下)

[复制链接]
子曰汉硕刘老师 发表于 2021-5-26 15: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子曰汉硕刘老师 于 2021-5-26 16:11 编辑

第五章  语义

1. 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

2. 解释“语义”。
答: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3. 解释“语言意义”
答: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4. 解释“语境意义”。
答: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5. 解释“词义”。
答: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6. 解释“词的理性意义”。
答: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7. 解释“义素”。
答: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8. 解释“义项”。
答: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9. 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

10. 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

11. 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
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12. 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

13. 解释“单义词”。
答: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14. 解释“多义词”。
答: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15. 解释“本义”。
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6. 解释“引申义”。
答: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17. 解释“同义词”。
答: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18. 解释“反义词”。
答: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9. 解释“上位词、下位词”。
答: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20. 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21. 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

22. 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23. 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4. 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5. 解释“语气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5. 解释“语气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26. 解释“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27. 解释“语义指向”。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8. 解释“歧义”。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29. 解释“变元”。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30. 解释“语义角色”。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31. 解释“蕴含”。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 乙。

32. 解释“预设”。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3. 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语义要点

1.1 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语言形式粗略的说,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类。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

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睥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人别的临时的。前者叫“语言意义”即语义,后者叫“语境意义”。

1.2 语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1.3 语义的模糊性
所谓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也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如此。不少词语的词义是精确的。

1.4 语义的民族性
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

2.1 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词义可以说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为“科学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褒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是中性词,这样的词在语言的词汇中占大多数。

二是语体色彩。由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三是形象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2.2 义项和非义项

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尽管反映的对象不同,但它们应该有一般人可以感觉得到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它们就不能算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而只难算不同的词。

2.3 义素和义素分析

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又叫“语义成分”、“语义原子”。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义素分析通常可以按照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是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对象的词语。第二步是比较词义的异同。最后一步是整理和描写。

义素分析应力求做到准确,和简明。

义素分析的作用:首先,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其次,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最后语义分析还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

3.1 单义和多义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这类词叫“单义词”。

一个词的意义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这类词叫“多义词”。

科学术语一般都是单义的,并且不带任何附加色彩,一个词在刚产生时往往是单义的。

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是有其各方面的根源的。首先,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其次,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必然产物。

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多义词的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这些后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也叫“引申意”。

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总有一个是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这个意义叫“基本义”。基本义不同于本义,基本义是就某个时代中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和使用频率而言行的,而本义则是就多义词各个意义产生时间的先后而言的。由于确定二者的依据不同,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派生意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一般都是沿着客观对象间的相关性联系或相似性联系这两个方向进行的。前者的引申方式叫“借代”,后者的引申方式叫“比喻”。

借代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虽没有相似性,但存在着某种比较稳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比喻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己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相同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表示几个意思不一定是多义词,如果这几个意思之间没有联系,那就只是同音词。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是: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则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3.2 同义词

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就是同义词。同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同义词具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同义词是就词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孤立的词语无所谓同义词。其次,要构成同义词,不同词语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是基本相同的,因而指称某一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这一大类事物中的某一小类的词不能构成同义词,指称事物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的某个部分的词也不能构成同义词。最后,同义词是就特定语言和方言的词汇系统而言的,不能跨越语言或方言来讨论同义词。
同义词有的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大同小异,因而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等义词是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言中的等义词有些是借用外语词或方言词的结果。

近义词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一般所说的同义词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类型。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也可以表现在非理性意义上。有些近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的不同,有的表现为语体色彩的不同,有的表现为形象色彩的不同。

3.3 反义词

反义词指的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反义词的特点:首先,反义词的意义反映的是同类事物内部两个矛盾或以对立的方面,具有共同的意义领域是构成词语间反义关系的基础。其次,反义词是指两个词意义相反,这种意义相反,是以逻辑上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为基础的。再其次,反义词是就词语的基本理性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理性意义上的细差别及附加色彩的对立都可能成为近义词之间的反义因素,但不能构成反义词。最后,和同义词一样,反义词是就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词汇系统而言的。

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非A 即B ,这种词就叫绝对反义词。

如果两个反义词处在反对关系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另一方则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着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就叫相对反义词。

反义词的作用:首先,利用反义词可以帮助我们在编纂词典时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可以帮助我们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其次,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以用来揭示矛盾,突出对立面,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4 语义场

词义有一定的系统性。语义场就是这种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一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语义场与语言中的上下位词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同一个上位词的若干个下位词都具有相同的类属义素,可以构成一个语义场。

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系统性也有程度的差别。

语义场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层次性。

研究语义场的意义:首先,语义场研究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中的词汇意义,不是把不同的词义看作彼此毫不相干的个体而孤立地研究单个的词义及其变化。其次,语义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再其次,语义场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最后,语义场的研究工作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框架。

4.1 句义的构成

句子的语言意义可以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大致分析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

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因而,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又可分为“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比如主谓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是陈述,动宾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涉及,

语义结构关系是指词语在组合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它是一定的现实关系的概括反映。

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主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语气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

4.2 句子的语义结构

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

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彩有“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等。从语义看,一人变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首先取决于谓词的语义,谓词的语义规定着谓词与变元之间可能具有的语义关系。

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它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

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

句子的语义结构还包括“语义指向”的内容。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4.3 蕴含和预设

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用公式表示为甲乙。如果两个句子互相蕴含,它们之间就是同义关系。如果两个句子互相以对方的否定命题为蕴含,它们之间就是矛盾关系。

预设和蕴含一样,也是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4.4 歧义

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

口头上有歧义的,书面上不一定有歧义。书面上有歧义的,口头上不一定有歧义。

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除。

歧义的类型:歧义一般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词语的同音异义可能造成口头歧义。词语的同形异义也可能造成歧义。词语的一词多义也可能造成歧义。

组合歧义是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又可分为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两类。

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构造,也有可能造成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

第六章  文字

1. 解释“字符”
答: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2. 解释“他源文字”。
答: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3. 解释“复合字符”。
答: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4. 解释“表意文字”。
答: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5. 解释“意音文字”。
答: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6. 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意义,也不是文字。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所以是语言的符号。

7. 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8. 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9. 解释“楔形文字”。
答: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10. 简答“文字的创制”含义。
答: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11. 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
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1. 为什么劳动创造了语言?
答: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劳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需要;(2)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同时劳动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有声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2. 语言为什么会发展变化?
答: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原因:(1)社会的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将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将带来语言的统一;社会的接触却可能造成语言的接触。(2)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它决定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3. 简答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语言的演变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由于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不同,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发展的两大特点。“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平衡性”主要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汇中的基本词汇却是不易变化,非常稳固的,一般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灵敏反应和基本词汇的相对稳定是语言既要稳固又要发展这两方面要求的必然结果。语音和语法的发展演变是缓慢的。

4. 解释“方言”。
答: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5. 解释“亲属语言”。
答: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6. 解释“社会方言”。
答: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就被称为“社会方言”。

7. 解释“谱系分类”。
答: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8. 解释“隐语”。
答:当社会上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隐秘团体之后,就有可能产生隐秘语言,也叫“隐语”。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有明显的排他性。

9. 解释“共同语”。
答:共同语是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10. 解释“基础方言”
答: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11. 解释“双语现象”。
答: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即双语现象。

12. 简答语言分化的产物。
答: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第三,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

13. 简答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关系。
答: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和地域方言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者也有区别:(1)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2)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3)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14. 解释“借词”。
答: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5. 解释“仿义词”。
答:仿义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它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注意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6. 简答“意译词”。
答:意译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

17. 解释“双语现象”。
答: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18. 解释“语言转用”。
答: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9. 解释“洋泾浜语”。
答:洋泾浜语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20. 解释“克里奥耳语”。
答: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更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1. 解释“语言规划”。
答: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

22. 简答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
答:(1)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2)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23. 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共同语在使用和推广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会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1. 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思维决定语言。

2. 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1)功能上说,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范畴上说,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完全一一对应。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3. 什么是临界期?
答:临界期指,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

4. 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

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1.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2. 解释“第一语言教学”。
答: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3. 解释“第二语言教学”。
答: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外语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4. 解释“中介语现象”。
答: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5. 解释“语言迁移现象”。
答: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6. 解释“词典”。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分为:(1)主要结实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2)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

7. 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答:从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一点看,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母语对外语的干扰看,也表现在两方面:(1)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2)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的干扰。



【码上添加学姐获取最新考研资讯】

微信号 :18520569495
新浪微博:@汉硕考研院
汉硕考研QQ交流群:10633539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852056949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1242041897@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