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
标题:
干货 | 郑州大学汉硕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姓氏与名、字、号
[打印本页]
作者:
考研经验
时间:
2023-6-15 14:37
标题:
干货 | 郑州大学汉硕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姓氏与名、字、号
扫码进群领取真题
郑州大学
1140041799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姓氏与名、字、号
01.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的符号。
西方国家的姓氏更多地带有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
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02. 来源
最早产生的姓:姜、姬、姚、姒、嬴
以国邑为氏:唐、夏、燕、赵、周、齐、韩
以官职为姓司马、 司空、 司徒、 司寇、史、理、钱、宗、帅
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牛、关、柯、乐、丰、仇、廖
以排行次第为氏:孟 (伯)、仲、叔、季
以爵号、谥号为氏:王、候、昭、庄、文、武、穆、宣、闵、简
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甄、 卜、巫
以事为氏:李、林、车
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周、于、枭、蟒
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宇文、单于、长孙、贺兰、慕容
03.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东汉时,除皇族刘姓为第一大姓外,还有所谓“四姓小侯”,即外戚樊、郭、阴、马四姓。
到东晋时,原来中原地区的一些豪门家族,随晋元帝司马睿到了江南,成为当地的“侨姓” ,这主要有王、谢、袁、萧等;而当地还有朱、张、顾、陆等高门,称为“吴姓”。
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编修的《大唐氏族志》,虽然把李姓列为第一,但郑、崔、卢、王仍有很高地位。
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刘姓以彭城为郡望,陈姓以颍川为郡望,周姓以汝南为郡望,张姓以南阳为郡望,王姓以太原为郡望,杜姓以京兆为郡望。
04.
由于宗法制度的统治和影响,一姓一族常用家谱或宗谱记载他们的变迁始末及家族承袭关系。 因此,家谱或宗谱就成为我们研究历史变迁和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
一姓家族较早时基本上集中于一地,后来随着历史变动,人口迁移,逐渐交错混合,形成错综复杂的情况。归纳其原因,大致有四: (一)帝王分封子弟功臣 (二)战乱 (三)官宦 (四)移民。
宋代初年,钱塘 (今杭州市)的一位读书人编过一本《百家姓》,内收当时常见的单姓408个,复姓76个。
已知的商代社会迷信盛行,社会生活十分单纯,人们都以生日命名,最突出的就是30个商王几乎全以天干为名,其他人则以地支为名。
《左传》所说:“名有五:“信义象假类”,即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为“信”,以道德品行命名为“义”,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为“象”,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为“假”, 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为“类”。
春秋战国以后,社会礼制急剧变化,其命名现象更多反映了社会下层的风貌, 以贱、丑命名,这时的人们还喜欢在姓和名之间加一毫无意义的助词。
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
到魏晋南北朝, 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们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
名与字的关系
(1)意义相同:诸葛亮,字孔明
(2)意义相关:赵云,字子龙
(3)意义相反:罗隐,字昭谏
(4)取自五行: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水生于金
(5)排行:班固,字孟坚
05.
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号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以后,明清时为最盛。
唐代大诗人杜甫号“少陵野老”,南宋史学家郑樵号“西溪遗民”,元代冯子振号“怪怪道人”,明末朱耷号“八大山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欧阳修号“醉翁”或“六一居士”,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祝允明因其有十一指而号 “枝指生”,明代画家唐寅号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号“青藤门下走狗”。
欢迎光临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 (http://www.ziyu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