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

标题: 现代汉语:词类(二) [打印本页]

作者: 子曰汉硕刘老师    时间: 2021-12-4 16:56
标题: 现代汉语:词类(二)
虚词
共同的特点:1、依附于实词和语句,表示语法意义。2.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3.不能重叠。
(一)介词
介词是附着在体词性成分前(少数可用在谓词性成分前)构成介词短语的虚词,介词的后置成分通常称为介词宾语。介词都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它必须附着在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前构成介词短语才能用于造句。介词所附着的成分与结构中的谓词性成分有多种语义关系。
表示施事:被、叫、让、给、由、为
表示受事:把、将、管、拿
表示对象:和、跟、同、与、对、对于
表示依凭:用、以、凭、依照、根据、按照
表示时间:在、当、从、自、自从
表示处所:在、从、向、朝、沿着、顺着
表示比较:比、较、较之、于
表示原因、目的:因、因为、为、为了
表示关涉:至于、关于、对于、除、除了
现代汉语的介词绝大多数是由古代汉语的动词虚化而来,虚化是个连续的渐进过程,有些至今仍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因而有些词表现出兼有动词和介词两类词的性质。
动词和介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附着在其他实词或短语前面,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不能充当谓语;而动词可以单用,可以构成述宾短语充当谓语。如“比”和“在”兼属介词和动词:
你比他强                      *你比他         
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    *他在黑板上
你和他比?                  你和他比什么?
他在不在家?                他在家。
②介词不能带“了、着、过”等动态助词,绝大多数动词可以。“为了、除了”“沿着、趁着、随着”“通过、经过”中的“了、着、过”是构词语素,不是独立的虚词。
(二)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虚词。连词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连词充当关联词语可以表示多种逻辑关系。如:
表示并列关系:并且   
表示选择关系:或、或者、还是、与其、宁可
表示递进关系:不但、不仅、而且
表示因果关系:因为、由于、既然、所以、因此、可见
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要是、即使、哪怕、就是
表示条件关系:只有、只要、无论、不论、不管
表示转折关系:虽然、固然、尽管、固然、而、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介词和连词的区分
有些词兼有介词和连词双重功能:
(1)由于、因为、为了
后面为体词性成分时,它们是介词;后面为谓词性成分时,它们是连词。如:
因为你,他挨了批评。(介词)
因为下雨,运动会只能改期。(连词)
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介词)
为了早点到达目的地,他一大早就启程了。(连词)
(2)和、跟、同、与
换序法:互换“和、跟、同、与”前后的成分,如果意思不变,它们是连词;如果意思改变或者不能互换,它们是介词。
添加法:看能否在“和、跟、同、与”前添加状语,如果能添加,它们是介词;不能添加,它们是连词。
省略法:看能否省略“和、跟、同、与”前的成分,如果能省略,它们是介词,如果不能省略,它们是连词。如:
小王和小李喜欢踢足球。          小王和小李说过他下午有事。(“他”=小王)
=小李和小王喜欢踢足球。         ≠小李和小王说过他下午有事。(“他”=小李)
*小李以前和小王喜欢踢足球。    小王早上和小李说过他下午有事。
*和小王喜欢踢足球。               和小李说过他下午有事。
前一例中“和”是连词,后一例中“和”是介词。
(三)助词
助词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上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虚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了、着、过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般、样
其它助词:给、连、所、们
1、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的读音都是“de”,书面上写成“的”、“地”和“得”,分别作为现代汉语中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
“的”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用在体词性偏正结构中,起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的作用。如:
我们的祖国  地铁的开通  干干净净的衣服  水灵灵的眼睛
二是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某些短语后面,构成“的”字短语,用于指称。如:
图书馆的  看打球的  吃的  好的  你想要的  大型的  国营的
地”用于谓词性偏正结构中,起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的作用。如:
稳稳地接住  高高兴兴地离开  一个接一个地走了  三个三个地跑
“得”用在述补结构中,连接中心语和补语,述补结构中用“得”来连接的补语主要是状态补语和结果补语可能式的肯定形式,另外部分程度补语也用“得”来连接。如:
说得很好  高兴得手舞足蹈  吓得两腿发软  哭得眼睛都红了
搬得动(搬不动)  吃得完(吃不完)  治得好(治不好)
好得很  闷得慌
2、动态助词
动态助词附着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状态。
“了”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实现。如“写了一封信、问了一个问题”。
“着”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如“开着会、说着话、下着雨”中的“着”表示动态的进行,可以转化为“正在/在开会/说话/下雨”。“戴着帽子、坐着一个人、墙上挂着一幅画”中的“着”表示静态的持续,不能用时间副词“正在/在”来转换。
“过”表示曾经有过某种经历。如“去过上海、见过这个人、听说过这件事”。
3、比况助词
比况助词附着在某些实词或短语的后面构成比况短语,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如:
火一样的热情  暴风雨般的掌声  飞也似的跑了
助词
助词“”的作用:
一是前附于单音节动作动词,构成“所”字短语,如“所见、所闻、所想”。
二是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如“我所知道的、大家所熟悉的”。后边接上中心词,代表受事。如“所见的事”、“我所知道的问题”。
三是与“被、为”等构成“被/为……所+动词”的结构,如“被世人所唾弃、为人所害”。助词“所”不能出现在体词性成分前。
”用在动词前,加强语气。如,给我滚书去。
助词“”主要用于表示强调,通常与“都/也”构成“连……都/也……”格式。“连”既可附着于体词性成分前,也可以附着于谓词性成分前,它所附着的成分必然是句子强调的成分。如:
这件事,连我都不知道。(句子的强调重音在“我”)
他连接送小孩都没有时间。(句子的强调重音在“接送小孩”)
”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在指人名词后面表示复数。加“们”的名词前面不能使用表示确数的数量词语或“许多、少数、多数”等词语。如不能说“十名同学们”“许多同学们”。除了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们”不能用在非指人名词后。
列举助词“等、等等”后附于实词或短语,表示列举。可以是列举未尽,也可以是列举已尽。如“美英等国、柴米油盐等生活日用品”。
(四)语气词
1、语气词与句类
语气词是只能出现在句子或分句的末尾的虚词,是现代汉语中语气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汉语的语气主要借助于语调、语气副词和语气词来表达。
有些语气词是因为出现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读音变体,或者是两个或几个语气词合用而形成的变体。如语气词“啊”因为受前一音节收尾音的影响,有“呀、哇、哪”等变体,“了+啊”读成“啦”等。
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语气词有六个:的、了、吧、吗、呢、啊,它们的用法比较复杂。
”主要用于陈述语气,表示情况本来如此,用以加强对事实的确定。如“这件事,他以前跟领导说过的。”
”重在表达新情况的出现,强调当前相关性。如“那封信,已经交给他了。”/“我已经问过他了。”
”用于表示揣测或商量,说话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太肯定,句中常有“大概、可能、也许”等词语。如“他也许不会同意吧。”
“吗”和“呢”用于疑问句。“吗”主要用于是非问句,要求听话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是这样写的吗?”/“小王吗?”/“你去吗?”
“呢”主要用于特指问、选择问以及正反问,如:
他去了哪里呢?选考物理化学还是选考历史地理呢?这样做好不好呢?
老王呢?你的自行车呢?
”常用于感叹句和祈使句末。如“多香的茶啊!”/“快走啊!”用在疑问句末,“啊”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如“这么晚了,你还要出去啊?”
2、语气词的连用
语气词可以连用,连用时有一定的顺序。根据句末语气词连用的顺序,可以将六个基本的语气词分为三组:
A:的
B:了
C:吗、吧、呢、啊
语气词连用时可以有AB、BC、AC几种顺序。如:
他也真够辛苦的了。(AB)
他到家了吗?(BC)
我以为你早走了呢。(BC)
你知道他怎么说的吗?(AC)
你以前见过他的吧?(AC)
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呢?(AC)
事情真够多的啊。(AC)
***结构助词“的”和语气词“的”都读轻声,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出现位置、省略的可能性以及添加中心语的可能性几个方面:P47

出现位置
省略
添加中心语
语气词“的”
句末
可以
不可以
结构助词“的”
句末、句中
不可以
可以
如:
这本是图书馆的。                  我去过图书馆的。
*这本是图书馆。                    我去过图书馆。
这本是图书馆的(书)          *我去过图书馆的(?)。
两例中的“的”分别是结构助词和语气词。
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词“了2”也存在划界的问题。
了1  动态助词:用在动词后,宾语前,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
如:吃了饭出去玩儿。
了2 语气助词:放在句尾   
A.表变化:如,花红了。
         B.表确定的语气:如,吃饭了。
当“了”出现于句中谓词性成分后时,是动态助词“了1”;当“了”出现于句末且前为体词性成分时,是语气词“了2”;当“了”出现于句末,前为谓词性成分时,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双重作用,是“了1+了2。如:
他已经看了1两本书了2。
他走了1+2。
05真题 比较下列词语在语法功能上的异同。(20分)
(1)      市场--晚上
(2)      大型--大方
(3)      学习--喜欢
(4)      却--但是
答案:
市场      晚上
能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受数量短语修饰      能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受数量短语修饰
不能受副词修饰      不能受副词修饰
经常做主语、宾语      经常做主语、状语
不能重叠      不能重叠
可以做定语      一般不做定语
不做补语、状语,不带宾语、补语      不做补语,不带宾语、补语
是普通名词      是时间名词
大型      大方
大多直接修饰名词      修饰名词时一般要加"的"
能带"的"直接形成"的"的词组,做主语、宾语      一般不能带"的"直接形成"的"的词组
否定时用"非"      否定时用"不"
只能做定语      可以做定语,补语,有时做状语
不能重叠      可以重叠,重叠式为AABB式
是区别词      是形容词
学习      喜欢
经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经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前面用"不"进行否定      前面用"不"进行否定
前面不能加程度副词      前面可以加程度副词
经常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可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可以重叠,重叠式为ABAB式      不能重叠
是普通动词      是心理动词
却      但是
只做状语      不做句子成分
可以单说      一般成对使用
表示转折关系      表示转折关系
是副词      是连词
二、虚词的运用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
(二)词的兼类和活用
(一)什么是词的兼类:
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在词类划分过程中,一种语言里绝大多数词都可以按照语法功能的异同将相应的词分别划入相应的词类,但有些词具备几类词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称为词的兼类。词的兼类好比人的兼职,指的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兼有几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如:
     端正:他们端正了态度       (动词)
               他们的态度很端正     (形容词)
     科学:努力学习社会科学     (名词)
               这种方法比较科学     (形容词)
上例中“端正、科学”所代表的意义之间虽有内在的联系,但是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具备不同的语法功能,应该视为词的兼类现象。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的兼类现象,除动词与形容词兼类、形容词与名词的兼类以外,还有名词与动词的兼类、动词与介词的兼类、介词与连词的兼类等。如:
     人代会代表参加了会议             (“代表”是名词)
     他代表大家发言                      (“代表”是动词)
     他在教室                               (“在”是动词)
     他在墙上写了个通知                (“在”是介词)
     因为这件事,大家挨了批评        (“因为”是介词)
     因为小王迟到,大家的成绩受到了影响(“因为”是连词)
以下几种情况不属于词的兼类
1、读音不同
如:水凉了(阳平,形容词)  凉了一杯水(去声,动词)不是兼类词。
2、不同类的词具有部分相同的语法功能,不属于词的兼类。动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但也可以有条件地作主语、宾语;名词的主要功能是作主语和宾语,但也可以有条件地充当谓语,这种现象不属于名词和动词兼类词。
3、语法功能不同的同形同音词不属于词的兼类。兼类词必须意义上有联系,读音相同、形体相同而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同形同音词不属于兼类词。如:
这张纸很白           白跑了一趟
他老了                 别老这样
这个人很怪           心里怪难受的
前一组中的“白、老、怪”是形容词,后一组中的“白、老、怪”是副词,它们是同音词,而非兼类词,因为它们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
4、词的临时活用不属于词的兼类。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临时将一个词当作其他类词来用,这种现象是词的活用,不属于词的兼类。如:
         这种现象的确是十分的“堂吉诃德” 了。
          你这样做,也太近视眼了。
上例中“堂吉诃德”“近视眼”都是名词,这里临时将这两个名词当作形容词来用, 属于词的活用,不是这两个词的经常用法,因而不属于词的兼类。
**同音词与兼类词:同音词除了读音相同,意思毫无联系,而兼类词的意思之间有联系


【码上添加学姐获取最新考研资讯】

微信号 :18520569495
新浪微博:@汉硕考研院
汉硕考研QQ交流群:1063353993





欢迎光临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 (http://www.ziyu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