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

标题: 中国文学史:第二章 《水浒传》 [打印本页]

作者: 子曰汉硕刘老师    时间: 2021-7-23 19:02
标题: 中国文学史:第二章 《水浒传》
本帖最后由 子曰汉硕刘老师 于 2021-7-23 19:06 编辑

第二章 《水浒传》

《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它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现实,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汉形象,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与《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经历了一个从民间传说到正式成书的过程。


北宋末宋江起义的事件,在《宋史?徽宗本纪》及《张叔夜传》、《侯蒙传》等史书中已有零星的记载,但只有宋江等少数人的姓名。到宋末元初,以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和《大宋宣和遗事》为代表的有关记载中,水浒英雄的阵营日益扩大,水浒故事粗具规模。但过于简略,连李逵、武松、鲁智深、林冲这些主要英雄人物均无个别描写。而到元杂剧的水浒戏,则已将某些水浒人物的故事演绎得十分生动了,比如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就是一部优秀的代表作。元末明初,作家便在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水浒故事的基础上编写成一部《水浒传》。《水浒传》所载宋江起义与历史上宋江起义不同的地方很多,明显有别于“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更多的是假前人事迹作为引子,凭虚构想,敷衍而成。


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如高儒《百川书志》、郎瑛《七修类稿》等;一种认为是施耐庵,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王道生《施耐庵墓志》;一种认为是罗贯中,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天都外臣《水浒传叙》、王圻《续文献通考》。近来经学者多方面的考察,认为施耐庵作的可能性更大。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人们了解很少。从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等资料来看,说他生于元贞二年(1296),死于洪武三年(1370),兴化人,原名耳。元至顺辛未进士,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材料是否可信,还待进一步考察。


《水浒传》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繁本和简本。繁本描写生动,文学性强;简本文字简略,描写粗糙。繁本中,现在所知最早的版本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繁本中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流行的繁本中除常见的百二十回本外,最著名的是金圣叹将繁本砍去梁山大聚义以后部分的七十(一)回本,这在过去是非常流行的。简本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的双峰堂刊本《全像增插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一百二十回)。简本流传不广。


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浒传》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现又有不少学者认为,其实,水浒英雄中真正的农民很少,它更多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水浒传》中的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是值得注意的:


1、宣扬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其一,作品名冠以“忠义”。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传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其二,“忠义”是梁山英雄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梁山泊高悬的杏黄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作为梁山起义的口号。在“皇权天授”的封建社会,其中含义显而易见。其三,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批忠义之士。尤其是宋江成了忠义的化身。忠是对皇帝而言的,宋江表现出来的愚忠,既是作者无法逾越的道德界限,也是小说得以在过去广泛流传的政治道德保证。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宋江的“忠”换来的却是被毒死的结局,这无疑是对作者宣扬忠的讽刺。如果说《三国演义》宣扬的“义”主要表现为感恩戴德的话,那么,《水浒传》所宣扬的“义”则主要表现为拔刀相助、平等相处,这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表现反抗复仇精神。在忠义的旗帜下,小说也大张旗鼓地宣扬了反抗精神、英雄主义以及复仇行为。“官逼民反”,是小说主要的思想逻辑,对此,作者作了极力的宣扬。全书从高俅写起,表明梁山起义,就是高俅之流倒行逆施的结果。林冲的道路,是最典型的“逼上梁山”的道路,代表着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绝大多数人的经历和命运,最形象地、深刻地揭示了人民起义的实质。在小说中,作者对英雄主义和复仇精神也作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无疑满足了那些饱受压迫和欺凌的下层人民的愿望,为小说吸引一般大众提供了保证。


3、崇尚暴力与对妇女的偏见。这两种思想在《水浒传》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崇尚暴力固然是抗恶的需要,但是,对暴力的过分崇拜,则使《水浒传》中的英雄们经常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同时,在《水浒传》中,所写妇女非淫即盗,这实在是对妇女的极大污蔑。


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一直为后人赞赏。


第一是成功地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有神态各异的人物,如宋江、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水浒传》注意按照实际生活写出人物的阶级性和个性,开始从《三国演义》的类型化写法,走向初步个性化的写法。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对人物的刻画更细腻,也更有生活气息。这个进步标志着传统的写实方法在古代小说创作上的重大发展。


第二是在结构上,《水浒传》的前半部分按人物来分别叙述,最后总归到梁山泊。书中主要一些小故事,都围绕逼上梁山这个中心,由分而合,宛如百川汇海。这样一来,既表现了起义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的特点,又使小说在具有一个大框架的同时,又保存了若干具有独立意义的单元,使结构完整而又灵活。


第三是《水浒传》第一次将白话运用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程度,使它成为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水浒传》的语言是高度口语化的,与《三国演义》的文白相杂不同,因此更为准确生动。特别是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水浒传》能“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金人瑞《读第五才子书法》)。


【码上添加学姐获取最新考研资讯】

微信号 :18520569495
新浪微博:@汉硕考研院
汉硕考研QQ交流群:1063353993







欢迎光临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 (http://www.ziyu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