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
标题: 文化趣史 |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人们靠什么识别阴晴风雨? [打印本页]
作者: 子曰汉硕刘老师 时间: 2021-6-4 17:32
标题: 文化趣史 |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人们靠什么识别阴晴风雨?
本帖最后由 子曰汉硕刘老师 于 2021-6-4 17:35 编辑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幻无常。古人常通过看云,来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诗经·小雅》 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意思是说,下雪的云,在天空中是均匀一色的。下雪前,云层常常是比较均匀的高层云;而当下雪时,就变成雨层云了,云的分布同样也比较均匀。
夏季下大雨的云一般是怎样的呢?
北宋苏轼形容:满座顽云拨不开……浙东飞雨过江来。这里的“顽云”,就是现在说的聚集浓密、含雨量丰富的积雨云。
唐代李肇《国史补》中,则有“暴风之候,有炮车云”的话。这种云底部平坦、云顶隆起,群峰争奇,渐渐顶部伸展,呈砧状,很像炮车。当这种结构最终形成时,那就绝对是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了。
古人还根据云层的形状、薄厚、颜色及其变化,总结出一系列“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如“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其中的“城堡云”和“炮车云”形状相仿,都是可以产生雷阵雨的云体。
不仅有“看云预测雨”,也有“看云预测晴”。如“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这里的“鱼鳞斑”指的是一种透光高积云。这种云体比较高,也不厚,一般预示着持续晴日。
唐代还有黄子发的《相雨书》,收集了唐代以前的一些天气预测经验,有些至今还很有价值。
例如书中说:云中出现黑色和红色,就会下冰雹。现在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时,也须判断是否有雹云。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的乱纹云丝,云边呈土黄色。可见,对可能下冰雹的云的颜色,二者描述基本一致。
古人还依靠手工描摹和文字说明,也制作出了许多云图。目前发现的最早云图是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 《天文气象杂占》(西汉帛书)和敦煌出土的 《占云气书》(唐天宝初年)。明代典籍《正统道藏》中有《雨畅气候亲机》《雨晒气候亲机》两篇,内有云图39幅。
明清时期的《白猿献三光图》有132幅云图,每幅图上都有说明,以日、月、星和银河作背景,根据各种云的特征和变化,描绘成云图,可用于天气预报,而且绝大部分图文都符合现代气象观测学基本原理。
古代文人也有自己的看云心得。陆机《浮云赋》有“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描绘游移于空中的浮云。
云和雨往往是不可分的。西汉董仲舒在《雨雹对》中说:“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从微观角度说明雨滴的形成过程,基本上和现代暖云降雨理论相符。
古代诗人还知道云中含水的常识——“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同时似乎也清楚云雨转换之道理——“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这些传统的观天看云识晴雨的方法,如今很多地方依旧在用。
【码上添加学姐获取最新考研资讯】
微信号 :18520569495
新浪微博:@汉硕考研院
汉硕考研QQ交流群:1063353993
欢迎光临 汉硕考研论坛_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论坛_汉硕考研网(ziyuekaoyan.com) (http://www.ziyu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